字词 | 非战公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战公约 亦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1927年12月由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发起,1928年8月27日由法、美、英、比、德、波、意、捷、日九国作为创始国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4日生效。苏联于1928年8月加入。到1934年参加国共有63个。公约共三条,主要内容是:谴责以战争作为推行国策的手段,互相同意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在订约的同时,美、英、法等都先后发表备忘录,声明保留条件,以所谓“合法的防卫权”为借口,声称各国有权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诉诸战争”。因此,非战公约对于制止战争只是一纸空文。 非战公约Anti—Was Pact全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也简称为“巴黎公约”或“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1927年12月由法国外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发起,于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订。《公约》除序言外,主要是第1、2条。第1条规定:“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进一步提出:“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前苏联于1928年9月27日加入该公约,但声明不承认各国对该公约提出的任何保留条件。 非战公约全称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公约》。又称《巴黎公约》或 《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1928年8月27日由法、美、英、德、日、意、比、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共有63个国家批准和加入。由序言和2条正文组成。第1条声明缔约各方谴责以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其国际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只能用和平方法处理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序言规定任何从事战争的签字国不能享受本公约的利益。美、英、法等国在接受公约之前曾发表宣言或声明,保留诉诸自卫战争和自己判断自卫是否已成为必要的权利。 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Feizhan gongyue全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亦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1928年8月27日签订。1927年,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希望把美国拉入某种防御同盟中,外长白里安倡议两国缔结一个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双边条约。同年12月,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改为多边条约,以避免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树立美国“和平”形象。1928年8月27日,法、美、英、德、意、比、波、捷、日、印度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1929年7月24日正式生效,苏联、中国等国先后加入,至1934年5月签字国共达64个。公约规定签字国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和冲突。公约是帝国主义在维护和平口号下进行争夺的产物,但具有包含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准则的积极意义,具有反战号召力。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持有保留条件,公约本身未规定对违犯者的制裁办法,结果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 ☚ 洛迦诺公约 杨格计划 ☛ 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美、法、英等21国在巴黎签订的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公约。 非战公约anti-war pact;no-war pac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