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围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围困》《围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恰科夫斯基(1913— )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共5卷,着重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以及粉碎围困的历程,还涉及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的第一卷至第三卷主要描写卫国战争前一年至列宁格勒战役的开始阶段;第四卷涉及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德国法西斯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情景;第五卷描述1941年11月至1943年1月包括列宁格勒围困被突破等的许多历史事件。 《围困》人物众多。虚构的人物有作者着力塑造的年轻的工程兵少校兹维亚金采夫,老布尔什维克、工人科罗廖夫,与人民同甘共苦的老建筑学家瓦利茨基等英雄人物、正面人物形象,以及纳粹德国党卫军骨干丹维茨少校等。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苏联的斯大林、莫洛托夫、日丹诺夫、伏罗希洛夫、朱可夫,同盟国的罗斯福特使霍普金斯、哈里曼、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丘吉尔特使比威尔布鲁克,以及法西斯德国的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里宾特洛甫等。作品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概括,反映了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思想体系的矛盾和斗争,再现了英雄城市列宁格勒被围困的日日夜夜里的极端困难的处境;苏联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军民万众一心为击败德国法西斯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洋溢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这部作品适应这一时期有关描写具有重大意义和规模宏伟的历史事件的要求,以史诗般的规模、全景性的表现手法,着重描写大战役、敌我双方最高统帅部的活动,还把战场上的军事斗争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外交斗争有机地揉合起来,构成一个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虚构人物与历史人物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这一鸿篇巨制被认为是纪实文学与艺术虚构相融合的杰出作品,获1978年度列宁奖金。 围困wéikùn四面包围,使陷入困境 围困wéikùn〈动〉包围起来,使其处于没有出路的困境:围困敌军│被围困的群众│围困在小岛上。 包围、合围、围攻、围击、围歼、围剿、围困;溃围、破围、突破、突围○包围bāo wéi(动)正面进攻的同时,向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进攻:敌军已经被四面~|把敌人紧紧地~起来|反动派陷入了全国人民的~之中。 ○合围hé wéi(动)四面包围:~制高点|突破~|众兵~|公安干警布下了~之势|万众~之。 ○围攻wéi gōng(动)包围起来加以攻击:~敌军主力|遭到~|停止~|粉碎了敌人的~|先~后歼灭。 ○围击wéi jī(动)围攻:率兵百万~敌军|先遣队受到~|合力~|遭到~。 ○围歼wéi jiān(动)包围起来并加以歼灭:~敌军|~小股敌人|~战。 ○围剿wéi jiǎo(动)包围起来并加以剿灭:反~|五次~|~残匪|招来大部队的~。 ○围困wéi kùn(动)团团围住,使没有出路:把敌军~起来|~群贼|被~的场景至今犹历历在目。 ●溃围kuì wéi(动)突破包围:夜间~而出 |只有少数人~|遣余卒~|~而逃。 ●破围pò wéi(动)突破重围:~三次|胜利~。 ●突破tū pò(动)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封锁|~敌军重围 |成功~。 ●突围tū wéi(动)突破包围:妄图~的敌人|敌人~没有成功|在~中受伤的战士。 包围 包围围(~城;~攻;打~;圜围;溃~;突出重~) 包 困(~敌) 兜(兜裹;兜剿) 箍拢 裹掖 另见:围攻 进攻 攻击 剿灭 ☚ 包围 抵抗 ☛ 围困长篇小说。苏联作家恰科夫斯基作。共5卷。发表于1968—1975年。描写卫国战争时期保卫列宁格勒的几次重大战役以及苏德最高统帅部的活动。表现苏联军民不畏艰难困苦抗击法西斯的英勇气概。曾获1978年苏联国家奖。 围困四面包围敌人,断绝其外援和补给,困饿瓦解敌人的作战行动。通常在攻占筑垒城市及其他要塞据点时使用。采取包围封锁固守要点之敌,切断其与外部地面、空中的一切联系,断绝其物资供应,陷敌于弹尽粮绝的困境,结合政治攻势,瓦解敌人,为最后夺取要点、歼灭守敌创造条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