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静修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静修学派元代以刘因为代表的学派。因人称刘因为静修先生而得名。它是鲁斋学派的一个分支。刘因初从国子司业砚弥坚受经学章句,后得赵复所传周、程、张、邵、朱、吕之书,遂由章句之学转向程朱理学。在政治上采取与元廷不合作的态度,隐迹乡野,授徒讲学,认为“不如此则道不尊”(《宋元学案·静修学案》)。该派认为“天地之间理一而已”(《静修文集·希圣解》);“天地之理,生生不息”(《游高氏园记》)。“理”赋予人以性、命,派生出君臣、父子、夫妇等封建伦理纲常。“君臣父子,常理不易”,“此理势之必然”(《静修文集·上宰相书》)。体认天理的方法,除读圣贤书外,还要自求于己,“无待于外”,强调养气持守,不动心,专务其静。道德修养的目的是立心、立志,由士而贤,由贤而圣,达到己与天一的神秘境界。其学虽属朱学范围,但也杂有陆学自求本心的内容,并“颇近乎康节(邵雍)”(《宋元学案·静修学案》)。主要人物有滕安上、乌冲、郝庸、李天箎、梁泰、刘君举、安熙、苏天爵等。 静修学派 静修学派元以刘因为代表的学派,刘因因祖父在金朝业儒,他眷顾亡金,不愿在元入仕。一生屏迹山野,超然物外,兢兢业业治学。初受六经章句之学,后得南宋赵复所传周、邵、程、朱、陆之书,于是倾心研求理学。在家乡讲学授徒。他因慕诸葛亮“静以修身”一语,遂以“静修”自号,学者称静修先生。与许衡并称为元代北方理学两大儒师。刘因虽出仕,却又认为“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暇食,以遂其生聚之乐者,皆君上所赐也”,提出君臣之义“自万古而不可易”(《静修文集·上宰相书》)。在学术思想上,他主要以朱学为宗,同时也吸收陆学的本心论。他认为理是本原,由理的宣而化之,就“成象成形”,有了万事万物。这个理又赋予人以 “性”、“命”,以至有了君臣夫妇的伦理纲常。他认为,要将人欲转化为天理,只能自求于己,他将朱熹“主敬”、“持敬”的方法,变为陆九渊直接反求本心的方法。他对经学有独特的见解,主张读书应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反对谈空说妙。他提出了“古无经史之分”的见解,揭去了经典的神圣外衣。滕安上、乌冲、郝庸、刘君举、李天篪等,皆为其弟子。 ☚ 鲁斋学派 草庐学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