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设施silo专门用于制作贮存青贮饲料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容器。 青贮设施一般分为三种形式:❶青贮塔。一种圆形塔式建筑,多建于大型畜牧场内,与畜舍邻近或相连。青贮塔结构有砖石、混凝土砌块和金属三种。砖石结构的青贮塔内壁用水泥抹光,塔顶设置锥形活动顶盖,侧壁每隔一定高度设一个取料口。塔的直径4~6米,高6~16米,容量100~300吨。用混凝土砌块或以钢板制作的青贮塔,机械化程度较高,塔内设有进料管道和流料槽,并有可随饲料水平位置升降的卸料机。入料时,风机将切碎的青饲料通过入料管道吹入塔内;取料时,卸料机将青贮饲料喷到流料槽,然后由流料槽落到喂料处。用青贮塔贮存的饲料质量高,损失少,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使用较为普遍。中国多采用砖石结构。 ❷青贮窖。小型青贮窖的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窖壁平滑,窖底呈一“锅底”形状,大型壕式青贮窖为长方形。根据使用年限的不同,青贮窖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青贮窖。临时性青贮窖多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挖取土方后制成土窖。永久性青贮窖是在土窖的基础上用砖、石砌筑窖底和四壁,再用水泥抹面。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则使用半地下或地上青贮窖。窖的容积根据牲畜饲养的数量和收获的青贮料量决定。一般小型青贮窖直径或边长为2~4米,深2.5米左右。壕式青贮窖通称“青贮壕”。构筑物只有两个侧壁,两端修筑通向壕底的引坡,底部略向一端倾斜,以便排出积水。青贮壕便于机械作业,多在大、中型畜牧场中建造。壕宽4~8米,深3~5米,长可达30米以上。切碎的青贮料装填入窖时, 小型窖用人工压实,压实后饲料密度为250~300千克/米3。大型青贮壕采用拖拉机或专用机械往复行走压实,饲料密度为650~700千克/米3。青贮窖结构简单,造价低,易推广,但青贮饲料损耗较大。 ❸青贮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青贮饲料设施趋向于简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推广塑料袋青贮技术。塑料袋用0.2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加工而成。青贮袋大小不等,大袋可贮存5000千克,小袋贮存50千克。也可按牲畜数量,将1~5天的用量装入一个袋内。贮料袋装入饲料后,将袋口扎紧,以防漏气,经30天发酵后就可以取喂。用塑料袋青贮不破坏土地,饲料损失少,质量高。但要防鼠害。 青贮饲料的制作,是将切碎的青饲料用风机吹入构筑物或容器内,人工踩实或机械压实,经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发酵过程完后即可取用。中国多用人工从出料口取料或装入麻袋或装入散装料车运入畜舍。青贮料的填装要求在连续1~5日内完成。青贮窖装满后须立即封埋,先在青贮原料上盖一层塑料膜或秸秆,然后再埋一层0.3~0.7米厚含水粘土,压实,以保证青贮窖密封良好。开窖取料时,从一头开口,顺序取用,避免青贮饲料变质、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