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衣qīng yī

黑衣。奴婢所穿的服色。刘禹锡《和乐天诮失婢榜者》: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

青衣

漢以後以青衣爲卑賤者之服,故稱婢爲青衣。蔡邕《青衣賦》:“停停溝側,噭噭青衣。”

青衣

青衣

古县名。汉置,属蜀郡。东汉阳嘉二年改名汉嘉。故城在今四川名山县北。

☚ 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   阳泉 ☛
青衣

青衣

称婢女。汉代以后,卑贱者服青衣,后遂以青衣称婢女。宋蒋捷《三姝媚》词:“谩想青衣初见,花阴梦好。”

☚ 小环   苍头 ☛
青衣

青衣qīnɡyī

━━ 婢女。仆役。汉·蔡邕《青衣赋》:“曒曒青衣,我恩远逝。”唐·白居易《懒放》诗:“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 冶叶倡条   青楼 ☛
青衣

青衣

《明史·舆服志》载洪武十四年改定淡青色为“皂隶公人”之服。《金瓶梅》中反映皂隶杂役人等多穿青衣。例见第六十六回。

☚ 戴王冠、韬以乌纱   窄裤 ☛

青衣tɕ‘iŋ213 i

戏剧中正旦,以唱功为主,多穿青色衣服而得名: 《三娘教子》 中的~旦三娘扮演得十分好。

青衣3067青苔。吴语。浙江宁波〖〗。

青衣

(一) 天子春天的礼服。《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 (天子) 衣青衣,服苍玉。”(二) 帝王,后妃的一种礼服。《晋书·礼志上》:“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步摇,依汉魏故事,衣青衣。” (三) 汉代以后以青衣为贱者之服,因此后人又称婢女为青衣。《艺文类聚》三五引汉蔡邕《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明李昌祺《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俄而二青衣导生至重堂郎东阶。”

青衣qīng yī

❶指专为祭祀或红白喜事奏乐的人(即吹鼓手)和杠夫,穿青绿色衣服: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按时奏乐。(十三·278)~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五三·1241)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请灵。(十四·298)
❷指穿黑衣的衙役,皂隶:(察院)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六八·1663)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青衣
青衣  qīngyī

古帝王、后妃春日所著的一種禮服。《禮記·月令》:“[天子]衣青衣,服蒼玉。”孔穎達疏:“夏云朱,冬云玄,則春青秋白可知也。”《晉書·禮志》:“蠶將生,擇吉日,皇后著十二筓步摇,依漢魏故事,衣青衣。”

青衣qīng yī

旧时衣折业谓戏曲旦角的对襟素折子。《切口·衣折业》:“青衣: 旦角所用之对襟素折子也。”

黑色

黑色

黑(染~;晒~;熏~) 蚁(~裳) 墨(~镜) 黔(~首) 黩(林木润~) 黎 乌 元(元色)玄(玄色;玄采) 卢 青(青色;青衣) 皂 玈 幽 淄 缁(~衣) 骊(骊色) 炱(色~) 黮 黓 黟 鸦 黫 黸 墨色 乌黑黑
像各种东西的黑色:炭色 炭黑色 茶黑色 茶墨色 沥青色 柏油色
像铁一样黑的颜色:铁黑
纯正的黑色:纯黑 正黑 玄英
淡黑色:黪墨 苍黑 晦黑 灰黑(灰黑色) 水墨 冥色 毛皂 青灰 鸦青 浅黑色 暗黑色
深黑色:黤 元青 玄青 鸦深 沉黝黝然 骊黑 突黑
树林深黑而茂密:黑郁郁

☚ 黑   黑里带其他色 ☛

各色的衣

各色的衣

白色的衣:白衣雪衣 鹄衣 素衣 素服缟素 白衫 凉衫
红色的衣:绯衣
黑色的衣:青衣(~小帽) 缁衣 玄衣 税衣 蚁裳 黑衣 鹊衣
两种颜色合成的衣服:偏衣
染成杂色的衣服:间衣
银泥涂饰的衣裙:银泥
彩色的衣:色衣(服)
五彩之衣:斑衣

☚ 各种状况的衣   好的衣 ☛

青衣qīng yī

❶帝后的礼服。《礼记·月令》:“衣~~,服苍玉。”
❷婢女的代称。白居易《懒放》:“~~报平旦,呼我起栉。”

青衣qīngyī

❶帝王、后妃及诸臣百官东郊春祭等时节穿的礼服。《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苍王。”汉郑玄注:“皆所以顺时气也。”《晋书·礼志上》:“取列侯妻六人为蚕母。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步摇,依汉魏故事,衣青衣,乘油画云母安车,驾六騩马。”《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通典》卷六一:“后周设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服。祀昊天上帝则苍衣,五方上帝,各随方色。朝日用青衣,祭皇地祇用黄衣。”
❷青色或黑色的衣服。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后亦成婢女之别称。《艺文类聚》卷三五:“充庭盈阶……停停沟侧。皦皦青衣,我思远逝。”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辛道度)游学至雍州城四五里,比见一大宅,有青衣女子在门。度诣门下求飧。”《梁书·侯景传》:“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唐刘禹锡《和乐天诮失婢榜者》诗:“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明李昌祺《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俄而二青衣导生至重堂郎东阶。”《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李元)正观玩间,忽见一青衣小童,进前作揖。”
❸低级官吏的公服,唐宋时规定为八、九品官所服。明代五品至七品官的公服亦为青色。《新唐书·车服志》:“六品、七品绿衣;八品、九品青衣。”《宋史·舆服志五》:“公服……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四:“比来闻朝士得谴斥削者,皆小帽青衣,虽日贬损思咎之意,恐未妥。此盖舆皂之服。”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八:“其仆隶、乐户,止服青衣,领无白护,贵贱之别,望而知之。”
❹明代监生之服。《续文献通考》卷九三:“洪熙中,帝问衣蓝者何人?左右以监生对。帝曰:‘著青衣较好。’乃易青圆领。”
❺传说中的仙女之服。题汉班固《汉武帝内传》:“从官文武千余人,皆女子,年同十八九许,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目,真灵官也。”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篇一》:“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❻戏曲服装。传统戏曲中有“青衣”行当,即因剧中女性常穿青色(黑色)褶子而得名。

青衣

科举称谓。明清时对生员降级处分的名目。岁考生员行六等黜陟法,即将生员考试成绩分为六等。名列第五等者降级,其中附生降为青衣,即脱掉襕衫,著一般青色衣服,谓之青生,以示贱之。且不许参加科考及录遗。清道光以后,学校考试松弛,青衣名目渐废。参见“六等黜陟法”。

青衣

青衣

明清时期府、州、县学生员降级处分的一个等级。明代规定,由提学官上任之后,要轮流对管内府、州、县学在校生员进行一次黜陟考试,称为“岁考”。岁考之后,提学官根据考试成绩将生员分为六等,凡成绩列为第五等的附学生员则降为青衣。因府、州、县学生员规定服蓝衫,岁考第五等附生则令著青衫,故称“青衣”。清承明制,岁考第五等的附生亦降为青衣。青衣不许参加科考、录遗,送乡试为对读,事毕准复入学附读。青衣于下次岁考如列前三等,便可分别升补为廪生、增生、附生;考为四等者扑责受罚;如再考仍列五等,则降为发社,即由县学降入乡社学;至于再考为第六等者则黜为民。道光(1821~1850年)以后稍宽,岁考仅列一、二、三等,列四等者甚少,五、六等者罕见。因此,青衣、发社名目实废。参见 “岁考”条。

☚ 附学生员   发社 ☛

青衣

青衣

旧时对婢女之别称。古代地位低下者穿青色的服装,而婢女亦多穿青衣,故以“青衣”作为对婢女之代称。蔡邕有《青衣赋》。白居易《懒放》诗:“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 赤脚   丫头 ☛
青衣

青衣

见“正旦”条。

☚ 正旦   闺门旦 ☛

青衣qing yi

【戏剧】one of the main divisions of Dan or female role in traditional opera

青衣

qingyi;female of the demure type

青衣

汉代皇帝百官东郊迎春之服。据《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东郊迎春。汉以后,青色为卑贱者之服,奴婢代称为青衣。西晋末,匈奴刘聪虏晋怀帝,令其著青衣行酒以示辱。

青衣

❶古时帝王、后妃的一种礼服。

❷自汉代以后以青衣为卑贱者之服,故称婢为青衣。

❸地名,水名。

❹神名。

青衣

〈名〉黑衣。代指仆役。
《金》三四: 且说那伙人见~节级下地方,把妇人王氏放回家去。又七十: 十对~后面,轿是八抬八簇肩舆明轿,轿上坐着朱太尉。参看〖青衣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