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州白丸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州白丸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生半夏 (汤洗) 七两,生川乌(去皮脐) 半两,生天南星三两,生白附子二两。为细末,盛绢袋内,置水盆中摆揉绢袋,使药粉渗出,以尽为度,将药置瓷盆中,日晒夜露,每日换清水搅之,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绿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生姜汤送下;瘫缓风,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日三次;小儿惊风,每服二至三丸,薄荷汤送下。功能祛风痰,通经络。治风痰壅盛而致的呕吐涎沫,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瘫痪,及小儿惊风等症。 青州白丸子 《和剂局方》卷一【组方药物】 半夏210克(白好者,水浸洗过,生用) 川乌头15克(去皮、脐,生用) 南星90克(生) 白附子60克(生) 青州白丸子 青州白丸子中成药。最早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代医籍多有记载。为青州人取城西门外“范公泉”水炮制而得名。方药:生半夏7两、天南星(生)3两、白附子(生)2两、川乌(生)半两,研为末,用生绢袋盛,以井水摆出,置瓷盆中,日晒夜露,晒干研细,糯米粉煎粥和丸,如绿豆大。功效祛风化痰,开窃通络。主治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口眼喁斜,手足瘫痪,小儿惊风及痰盛等症。 ☚ 陈自明 青岛医学院 ☛ 青州白丸子qīngzhōubáiwánz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生半夏七两, 生川乌五钱, 生南星三两, 生白附子二两。为末, 盛绢袋内, 置水盆中摆揉绢袋, 使药粉渗出,以尽为度, 将药置瓷盆中, 日晒夜露, 每日换清水搅之, 如此三五日, 去水, 晒干, 糊丸或水丸, 绿豆大, 每服5 ~ 15 丸, 生姜汤或薄荷汤送服。治风痰壅盛而致的呕吐涎沫, 口眼 青州白丸子 青州白丸子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由半夏(白好者,水浸洗过,生用)七两,川乌头(去皮脐,生用)半两,南星(生)三两,白附子(生)二两组成。捣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再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候如玉片研碎,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功能祛风化痰。主治风痰涌盛,呕吐涎沫,口眼斜,手足瘫痪,小儿惊风,及痰盛泄泻。本方所治证属风痰壅盛,阻塞经络所致。治当温经助阳,祛风化痰。方中半夏、南星苦辛温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且半夏善治湿痰,南星善治风痰,为开闭结、祛风痰之要药;川乌辛热,温经助阳,祛风逐邪;白附子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祛风止痉。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祛风化痰之功。若由于热痰迷窍者,切勿误用。 ☚ 温中化痰丸 紫金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