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克雷布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克雷布斯

克雷布斯1900~1981KeleibusiH. A. Krebs

出生于德国,毕业于弗赖堡医学院。1925年获医学博士后,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1931年在弗赖堡医学院任助教。当年11月与助手一起发现了鸟氨酸能高速合成尿素的异常效应。不久后发现了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在生物化学研究的历史上,这是第一个以循环模式出现的代谢过程,也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高速的奥秘之一,极大地震动了生化界。1933年,希特勒统治德国,克雷布斯被迫迁居英国。1935年受聘于设菲尔德大学任讲师。在这里他开始了三羧酸循环的研究工作。1937年他提出:柠檬酸在代谢物氧化成水和CO2的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久,又提出了柠檬酸循环的设想。由于循环中许多反应的细节当时尚不清楚,争论颇多。经过克雷布斯本人和生化界许多人的努力,不断地用实验补充证明,到40年代后期,终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为在柠檬酸循环中主要是三羧酸起作用,多称为三羧酸循环。又由于克雷布斯对此循环有贡献,亦被称为克雷布斯循环。克雷布斯在二次大战中入英国籍。1945年被聘为教授并为设菲尔德大学生化系主任。1947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由于他在30年代取得的重大成就,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54年他转到牛津大学生化系任主任和教授,1967年退休,但研究工作、学术活动和写作直到他81岁逝世时才停止。

☚ 杜布赞斯基   麦克林托克 ☛
克雷布斯

克雷布斯

克雷布斯 (Krebs,H. A. 1900~1981),德国犹太人,后入英国籍,生物化学家。由于他对三羧酸循环的研究,与李普曼同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克雷布斯生于德国,在哥廷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学医。1925年毕业后,曾在柏林专门学了一年化学和生物化学。1926~1930年在生物化学家瓦尔堡(Warburg,O. H. 1883~1970)实验室工作,使他受到了严格的实验训练并掌握了瓦尔堡呼吸仪和组织薄片方法。1931年,他又回到弗莱堡大学医学院作助教。克雷布斯在那里得到了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研究的机会。
克雷布斯曾设想用瓦尔堡测定分析降解代谢的仪器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内的合成代谢。他选择了肝脏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尿素的事实来研究尿素合成的过程。精氨酸在肝脏中经精氨酸酶的作用产生尿素,早在1902年已被证实。克雷布斯应用瓦尔堡的方法设计了大量实验,证明了在肝组织薄片参与下,氨和二氧化碳能合成尿素;氨基氮比氨中的氮形成尿素快; 特别是发现了鸟氨酸能使尿素产量十倍于预期的结果。克雷布斯设想,鸟氨酸的高效率很可能和催化剂的作用类似。在尿素的合成过程中,鸟氨酸可能先同氨和二氧化碳形成中间产物瓜氨酸,瓜氨酸吸收氨脱水变为精氨酸,精氨酸经水解产生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则再进入这一过程。克雷布斯在这时恰巧获得了几毫升瓜氨酸,完成了这一决定性实验,从而建立起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这一工作立即得到普遍承认,震动了生物化学界。这一循环后来虽有修饰,但基本框架没有改变。
1933年后,由于纳粹的排犹主义,弗莱堡大学中止了对克雷布斯的聘请。克雷布斯随即到英国剑桥大学作了两年研究工作,后又到舍菲尔德大学作讲师,1935年晋升生化教授。1954年转到牛津大学任教授。1967年退休后仍然活跃在研究工作的第一线。
克雷布斯最重大的成就是1937年在英国同他的学生约翰逊(Johnson,W. A.)共同建立的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后来也称为克雷布斯循环)。在他们开始这项工作之前,三羧酸循环中的许多步骤和其中多种二羧酸同呼吸作用有直接的关系等问题都已经为实验所证实。但是克雷布斯以“循环”的思想抓住了草酰乙酸同丙酮酸缩合产生柠檬酸这一关键步骤,经实验加以证实,从而确立了三羧酸循环这一代谢途径中最基本的概念,第一次把糖的完全氧化用实验来加以证实。至于柠檬酸形成的详细过程则直到1945年李普曼发现乙酰辅酶A以后才逐渐搞清楚,全部循环的细节也得到不断的补充和证实,其中也包括克雷布斯的工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三羧酸循环概念的形成,促进了人们对代谢途径的研究,它不但是需氧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食物代谢的最后共同途径。
克雷布斯的主要著作有:《由丙酮酸和二氧化碳生物合成丁酮二酸》(1940)、《碳水化合物生物氧化中的中间阶段》(1943)和《柠檬酸循环》等。

☚ 克劳德   格兰尼特 ☛

克雷布斯1918—Edwin Gerhard Krebs

埃德温·格哈特·克雷布斯。生物化学家。生于衣阿华州兰辛(Lansing),先后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1946年起在华盛顿大学任教。1952—1957年为生物化学副教授。1968—1976年为教授。1977—1983年为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药理学系主任、教授。1984—1991年为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教授。从事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研究,与费希尔一起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提取和鉴定了第一种有助于通过磷酸化过程的作用控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酶,促进了对几种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后将研究课题转入激素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及其在糖尿病等疾病中的应用。曾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为199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