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害frostbite春、秋季节,夜间作物表面温度短时间下降到0℃以下引起作物受害或死亡的低温危害。霜冻可以出现白霜,也可以不出现白霜。出现白霜时,某些耐寒作物也可不发生霜冻。霜冻按形成原因可分为3种类型: ❶平流霜冻。由冷空气入侵而引起,此种霜冻危害地区广大。 ❷辐射霜冻。晴朗无风夜间,地面与作物表面因辐射降温而形成。此种霜冻的程度可因小气候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❸平流辐射霜冻。平流与辐射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霜冻,常见的霜冻多属此种类型。洼地、谷地、小盆地和林中空地的霜冻重于邻近开阔地。在坡地上,阴坡重于阳坡。但东坡与东南坡,早晨最先受到阳光照射,植株因体温变化剧烈,霜冻也较重。疏松土壤的霜冻重于紧实土壤。水域附近的霜冻往往较轻。作物受霜冻危害的原因,主要是细胞组织结冰和细胞内原生质脱水,使细胞受到损坏或致死。也有人认为是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受阻,细胞结构发生病理变异,加之铵的积累也危害了植物生理过程的进行所致。霜冻害在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可发生。中国除华南沿海和海南省终年无霜冻外,大多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害。在偏冷的年份及春霜冻期提早或秋霜冻期延后的年份,霜冻危害尤重,各种大田作物、蔬菜和果树都可因霜冻而致害。作物的霜冻指标因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段而不同。一般发芽期比开花期与成熟期能忍受较低的低温,开花期最不耐冻,-2℃左右的低温可使多数处于开花期的作物受害。注意收听霜冻预报,及时采取覆盖、灌水、熏烟、喷雾、喷洒化学保温剂及霜冻后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抗御或减轻霜冻害。合理布置作物、选择抗寒品种、调整播期等都是避开和防御霜冻害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