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沙条约组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8国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军事集团。1955年5月14日在华沙正式订约。通称为“华沙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宣称,缔约国将致力于“国际和平和安全”,并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规定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等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实际上都由苏联控制和操纵。1968年8月,苏联以华沙条约组织名义,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9月阿尔巴尼亚宣布退出。 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见“华沙条约”条。 ☚ 西欧联盟 国际刑警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WTO)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间的军事政治性组织。1955年5月14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1968年退出)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宣布成立该组织。其宗旨是巩固成员国的军事防御能力,保护国家边界和领土不受侵犯,保护人民的和平和劳动,防御可能发生的侵略。主要的目的是要建立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安全体系。主要机构有:政治协商委员会、外长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联合司令部、联合参谋部、军事技术委员会。根据协议,苏联曾向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派驻军队,自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该组织已失去作用。 华沙条约组织苏联和东欧国家为抗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通称华沙条约组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军事集团之一。1955年5月14日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约》,有效期20年。条约由序言和正文11条组成。同年6月6日条约生效后成立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总部和秘书处设在莫斯科。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总司令一职一直由苏联人担任。阿尔巴尼亚于1962年停止参加该条约组织活动,1968年正式退出。1968年8月,苏联以华沙条约组织名义出兵侵占捷克。1968年9月13日阿尔巴尼亚宣布退出华约组织。1991年2月25日,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布达佩斯特别会议决定,从当年4月1日起华约军事机构停止活动。同年7月1日华约6国领导人在布拉格签署关于停止《华沙条约》效力的议定书,华约组织正式解体。 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huashatiaoyuezuzhi简称“华约”。由苏联等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于1955年5月正式成立。1954年10月23日,英、美、法等国家签订《巴黎协定》。对此,阿、保、波、民主德国、捷、罗、苏、匈等8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宣称在《巴黎协定》批准后,他们将在组织武装力量和联合司令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并于1955年5月11~14日在华沙缔结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构成“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军事政治同盟。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他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华约组织的主要机构有:(1)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协商和决定缔约国的国防、政治、外交和经济等重大问题。由缔约国党的第一书记、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组成。下设辅助机构常设委员会、执行机构联合秘书处等。(2)国防部长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构。(3)外交部长委员会。(4)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目前有成员国7个(1987年):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苏联、匈牙利。阿尔巴尼亚于1968年宣布退出。我国从1962年起也未再派观察员参加华约政治协商会议。1976年以来,蒙古、越南、老挝派观察员参加会议。 ☚ 非洲统一组织 英联邦 ☛ 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根据《华沙条约》于1955年建立的军事同盟组织。成员有苏、保、波、捷、罗、匈、民主德国和阿尔巴尼亚(1968年9月退出)。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遭受侵略时,每一缔约国必须以一切必要方式进行援助。缔约国实行军事一体化,有统一的军事建设计划、协调的军事政策。先后建立了联合武装部队和一体化部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峙。苏联在该组织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组织机构:政治协商委员会(成员国党、政、军首脑组成)、国防部长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总部设在莫斯科。参见“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见“政治学”中的“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抗的军事政治同盟。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1968年9月退出) 8国在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在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政治协商委员会,由缔约国党的第一书记、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最高军事机构是国防部长委员会(1969年3月建立);外交部长委员会(1976年10月成立)负责协调各缔约国的对外政策。华约组织还设有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总参谋部,负责军事指挥和组织演习等。华沙条约组织是原苏联在欧洲与西方进行军事对抗的重要力量,并逐渐充当了原苏联对东欧国家实施全面控制的军事工具。在东欧国家强烈要求苏军从其领土上尽快撤走并取消华约军事机构的情况下,华约军事组织于1991年4月1日宣告解散。 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在冷战形势下,50年代中期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11-14日,在联邦德国也加入北约之后,苏联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6月4日,条约正式生效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组织是同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组织。它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遇到成员国遭受武装进攻、发生战争时,华约国家“保证联合防御”,给予包括使用武装部队在内的各种援助。总部设在莫斯科。华沙条约组织的主要机构有: (1) 政治协商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协商和决定缔约国的重大问题,由缔约国的党的第一书记、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组成; (2) 国防部长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1969年3月成立,负责制定共同军事政策和军事演习等,由各国国防部长、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等人组成,苏联国防部长任主席; (3) 外交部长委员会,1976年10月成立,负责协调各缔约国的对外政策; (4) 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军事指挥机构。苏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任总司令,其他成员国的国防部长或副部长任副总司令。下设军事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总参谋部。总参谋长为苏联人担任。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既为两阵营对抗增强了军事色彩,也成为苏联控制东欧国家的工具。苏通过这一军事政治组织在缔约国中推行“军事一体化”,“协调”各缔约国的军事、外交政策,加强军事控制,并向各缔约国的军事领导机关派驻“观察员”、“顾问”和“代表”。在保护盟国安全名义下,苏在波、捷、民德、匈的驻军有30个陆军师和4个航空集团军。1968年苏联以华沙条约组织的名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从1961年8月起停止参加华约任何会议,并于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罗马尼亚于1958年7月就使苏军全部撤出罗领土。中国从1962年起不再派观察员参加华约政治协商会议。1991年4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 任命与接受 行政技术职员 ☛ 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原苏联、东欧国家为抗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建立的军事政治同盟组织。1995年5月14日,苏、捷、保、匈、民德、波、罗、阿八国在华沙缔结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又称 《华沙条约》),根椐这一条约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通称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条约规定,如各缔约国在条约期满前一年未向波兰政府提出宣布条约无效的声明,条约将继续生效10年,如缔结全欧集体安全条约,本条约将在全欧条约生效之日起失效,1974年4月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在讨论条约延期时声明,如将来北约解散,华约也将失败。阿尔巴尼亚从1962年起不再参加该组织活动,1968年9月宣布退出。中国派代表列席了华约成立会议,并派观定委员参加1961年以前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1975年条约自动延长10年,1985年条约再延长20年,90年代初东欧各国相继政变,前苏联解体,华沙条约自动失效。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美洲国家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根据1955年5月14日缔结的《华沙条约》建立的军事集团。其成员国有: 保、匈、东德、波、罗、苏、捷。条约声称,缔约国将致力于 “国际和平安全”,并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规定设立政治协商委员会和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总部设在莫斯科。政治协商委员会负责协商与决定缔约国的国防、政治、外交、经济等重大问题,下设常设委员会和联合秘书处。秘书处下设装备委员会和后勤委员会等。联合部队司令部下设总参谋部,负责制订作战计划; 技术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协调有关武器和技术等问题。该组织的重要领导职务,都由苏军将领担任。1962年以前,中国曾派观察员出席华沙条约组织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1976年以来,蒙古、越南、老挝也派观察员参加会议。罗马尼亚在履行其对华沙条约所承担义务的同时,坚持捍卫其主权的立场。1968年8月22日,罗大国民议会声明:“华沙组织不能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形式对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军事行动。”鉴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华沙条约组织各方代表于1991年2月2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会,会议通过和签署一项议定书正式宣布,1991年4月1日华约军事组织最终解体,政治组织也定于1992年春天解散。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 ☛ 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WT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