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瓷窑址元代瓷窑址。位于山西省霍州市西南的陈村。197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证明了明代曹昭撰写的 《格古要论》 中有关“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 的记载。霍州窑烧制的白瓷,以造型小巧、胎薄体轻、精工制作、纹饰精细为主要特色。调查中暂未发现窑炉,窑具仅发现一种圆饼形带数个小支钉的支托。烧制方法有叠烧与支烧两种,叠烧者器里一圈无釉(称为“涩圈”或 “沙圈” ),支烧者器里有细小支钉痕,有时在器物的圈足上还粘有5个~6个细小的支钉,这是霍州窑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烧制的器型有碗、折腰盘、碟、高足杯等。胎釉洁白,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胎体一般口沿处较薄,底部较厚。有的器物素面无纹,有的装饰以各种印花。图案体裁以花草居多,线条精细流利,纹饰清晰。元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高足杯,在此有大量的发现。叠烧与器外施釉不到底的作法,在元代也较为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元大都遗址的发掘中,也曾出土了霍州窑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