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学派
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流派之一。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工人运动高涨、传统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理论业已破产的条件下产生。因其主要代表马歇尔、庇古、罗宾逊等长期在剑桥大学执教,故名。 其创始人马歇尔继承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又兼收并蓄,将生产费用论、供求论、节欲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论、庸俗均衡论等揉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均衡点,而供给取决于生产费用,需求取决于边际效用;以此为中心,提出了一整套庸俗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理论。由于既用传统的生产费用论、又用边际效用论来解释价值决定,故被称之为“新古典学派”。因其理论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和矛盾而被奉之为“里程碑”,于20世纪30年代前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居于统治地位。后为凯恩斯主义所代替,但仍为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