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早春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早春图 早春图宋代画家郭熙作。绢本直幅。高159.1厘米,宽108.9厘米。有款识“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并有“郭熙笔”印章。此画表现早春晓烟情景。近、中、远景作奇峰怪石,重叠耸立;树木疏密欹直,枯瘦清简。峰峦凑合处作飞瀑流泉,层楼高阁;近处平池春水,远处山谷间雾气升腾弥漫。全图有鲜明季节特点,意境深邃。是宋代山水画中优秀之作。现存台湾。 ☚ 采薇图 双鸟戏兔图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卷軸畫 > 早春圖 早春圖 zǎochūntú 宋代郭熙繪畫作品。絹本,墨筆,縱一五八·三厘米,横一○八·一厘米。構圖幽奇,變化多端。怪石奇峰聳立,遠近有别;樹木疏密欹直,枯瘦清簡;飛瀑流泉下有平池春水,朝霧彌漫中層樓高閣隱現。不僅展現天地之廣闊,亦着力描繪春來大地萬物復蘇的細微變化,給人以清新神逸之感。畫左自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筆”,鈐有“郭熙筆”長方印記。爲郭氏傳世最著名之作。此圖曾入金内府,明内府,清初耿昭忠遞藏,乾隆時入清内府。畫幅中鈐收藏印記數十方。《石渠寳笈初編》有著録。現藏臺北故宫博物院。 早春图 105 早春图宋郭熙作。绢本墨笔,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款上铃“郭熙图书”朱文印。描绘早春天气的清晨山景,山岚清润,薄雾飘浮,幽谷间飞瀑,水浅而石出,枯枝柔嫩而有活力,意境清旷,淡冶如笑。画面弥漫着春天的暖意。章法大方,山作“云头皴”,树枝作“鹰爪状”是为郭熙笔法。 ☚ 溪山行旅图 千里江山图 ☛ 早春图 早春图宋郭熙作,绢本墨笔。曾经北宋宣和内府、清内府收藏。画幅描绘早春时节山林晨景:山中奇峰怪石间,升腾起薄薄的雾气,溪涧解冻,潺潺而出,在坡脚处汇成一潭清冽的春水。树木已从严冬的枯寂中萌发生机,柔枝初发,新叶簇生,传递着春到人间、万物复苏的消息。画面中段是画家描写的重点。这里岩壑兀然,负蹇突出,溪谷幽深处林木蔚然,流泉闪烁出光亮,亭台楼阁及水边栈道隐现其间。有旅人欣然进发于山间,已无冬日笼手呵冻、缩身避寒的姿态。意境奇特空灵,宁静幽深,情调欢快喜悦,细致入微地刻划出早春的季节特征。郭熙不止一次画过明丽愉悦的春光,他为翰林院所画春江晓景屏风使苏轼赞叹不已,可见其对自然景物的体察之深。《早春图》章法谨严,技巧精湛,虽然是数尺巨幅,又是兼具高远、深远、平远的全景式构图,却笔无虚发,立意自然。用笔灵动而有章法,画树用草书笔法,画山石用浑柔线条勾勒,深暗处用多变的笔锋加皴,再用轻淡水墨笼染,墨色明润而有层次,将群山在阳光、雾气裹缠下远近隐现之态画得出神入化。郭熙 (约1023—1085年后),字淳夫,河南温县人。宋仁宗时为画院艺学,后升为待诏。郭熙早年山水取法李成,晚年自成一家。好作巨幛大幅,雄健中含灵秀,深得宋神宗赏识,当时宫中收藏和悬挂着大量郭熙作品。《林泉高致》是对其艺术见解的整理,是中古时期山水画论的重要著作 ☚ 溪山楼观图 窠石平远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