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山西大同城西三十二里武周山南麓。因武周山又名雲岡,故稱。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大部完成於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後世多次修葺並擴建,尤以遼金規模最大。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爲我國最大石窟群之一。大佛最高者達五丈一尺,最小者僅有寸餘。菩薩、力士和飛天等形象生動活潑。塔柱所雕蟠龍、獅、虎與金翅鳥等動物以及植物紋樣,皆堪稱傑作。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稱曇曜五窟,由北魏著名和尚曇曜主持開鑿,開鑿年代最早,氣魄最爲雄偉。第五窟、第六窟與五華洞爲雲岡藝術之精華。參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乾隆《大清一統志·大同府·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