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隋末的人口状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隋末的人口状况 隋末的人口状况隋文帝杨坚即位后,着手整顿朝政,进行改革。全国的统一消除了南北长期对立、攻战的局面,为南北方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较快恢复、发展,人口也迅速上升。公元609年,全国有人口四千六百五十四万三千人左右,加上境内少数民族四百八十三万二千人,共计约五千一百三十九万五千人,是为隋朝人口数的峰值。惜好景不长,继位的隋炀帝是历史上少有的骄奢滛逸、挥霍无度的暴君。他不惜民力,无限制地征发徭役。如刚即位四个月,就征发民工数十万,开掘自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南)抵临清关(今河南新乡东北)长三百余公里的长堑。大业元年 (605年),每月征发民伕二百万人营建东都,工程严急,劳役过重,死者十之四五。同时征发百余万民伕开通济渠,征发十余万人䟽浚邗沟。大业4年征发百余万人开水济渠,男子不够,又征妇女。同年修长城,征民伕二十余万。大业九年修大兴城,又征发民伕十万。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而且造成了人民的大量死亡。隋炀帝又三征高丽: 第一次 (612年)征调水陆士卒约一百一十三万余人,民伕二百万人。陆军三十余万人渡过辽河,只剩残兵败将二千七百人退回;次年再征高丽,礼部尚书杨玄感乘机起兵反隋。炀帝镇压下这次兵变后,认为天下人多了不好,一下就处死了三万人。他派王世充讨刘元进,在黄亭涧坑降卒三万多人。同时天灾频频。611年,黄河泛滥,山东河南淹没三十余郡。次年大旱,山东地区尤甚。各地纷纷起事,“七十二路烟尘”弥漫全国,中原大地又成了群雄逐鹿的大战场。隋炀帝仍在江都搜刮民财,《资治通鉴》载,是时“民外为盗贼所掠,内为郡县所赋,生计无遗,加之饥馑无食,民始采树皮叶,或捣藁为米,或煮土而食之,诸物皆尽,民乃自相食”。杨玄感揭露说:“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618年,隋炀帝被朝臣缢杀,全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乱人死无数。如张金称陷平恩县,“一朝杀男女万余口”;李渊灭宋老生,“僵尸数里”。长期动乱使中国人口又急剧下降。公元632年,魏征还对唐太宗说:“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637年马周上书还说:“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据推算,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年),全国人口已降至一千一百七十三万六千人,加上境内少数民族五百九十六万一千人,共计一千七百六十九万七千人,较隋时损失了约一千三百六十万人。 ☚ 西晋末、东晋南北朝时的人口状况 唐末、五代的人口状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