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隆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隆起 梁惠成王七年[公元前364年],地忽长十丈有馀,高尺半。 《古本竹书纪年》(《太平御览》卷八八○引) 【评】此为地面隆起的最早记录。 洪水滔天。鲧窍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山海经·海内经》 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寒洪水也。 《山海经·海内经》晋·郭璞注 江陵城内有法济院,今俗称为地角寺,乃昔息壤祠。《图经》引《溟洪录》云:“江陵南门有息壤焉,隆起如伏牛马状,平则,则一夕如故。前古相传,不知其始。牛马践之或立死。”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 【评】古代传说谓能生长不已的土壤为息壤。《山海经》是最早记载“息壤”的文献。后来,息壤成为局部土壤隆起的代名词。 武帝太康十年[289年],洛阳宫西宜秋里,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炉形,后如伛人,槃薄不可掘。 《晋书·五行志中·白眚白祥》 【评】这是有关地表上升运动的较早记述。 迦毕试国[今阿富汗加非里斯克一带]……城南四十馀里至霫蔽多伐刺祠城,凡地大震,山崖崩坠,周此城界,无所动摇。霫蔽多伐刺祠城南三十馀里,至阿路猱山崖岭峭峻,岩谷查冥。其峰每岁增高数百尺,与曹矩吒国䅳那呬罗山仿佛相望,便即崩坠,……。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 【评】玄奘已将上升区的地形现象和地震、山崩等地质现象联系起来。 隆起(反)凹下 陷落 凹进、凹下、凹陷、沉陷、洼陷、陷落;鼓出、鼓起、崛起、隆起、凸起、突出、突起○凹进āo jìn(动)向内陷进:~去的河岸|向内~一个大坑|胖胖脸颊~两个酒窝。 ○凹下āo xià(动)向下陷进:被压的地方~三寸多。 ○凹陷āo xiàn(动)向内或向下陷进去:~的地形|~的眼睛|地面~下去。 ○沉陷chén xiàn(动)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陷下去:地基~着|大桥基础已~了不少。 ○洼陷wā xiàn(动)凹陷:~的地表|地形有些~|空洞的两目~下去。 ○陷落xiàn luò(动)凹下去:地基~|许多盆地都是因地壳~而成的。 ●鼓出gǔ chū(动)物体的一部分凸起:头上~一个大包|地表~一块|这里~一块,那里瘪进一块。 ●鼓起gǔ qǐ(动)鼓出:地板~一块|手上~一个疙瘩|瞪着眼睛,~鼻腔|双颊~。 ●崛起jué qǐ(动)〈书〉(山峰等)突起:~的群山|崇山~|~的山峰,上逮青云|庐山平地~,山势奇伟,终年云雾缭绕。 ●隆起lóng qǐ(动)凸起来:~的肌肉 |~的地形|胸部~|他碰得前额~一个大包。 ●凸起tū qǐ(动)向上或向外突出:~的胸膛|平地~一座山来|吹唢呐的腮帮儿~着。 ●突出tū chū(动)向外、向上或向下鼓出来,高于周围的:~的颧骨|下巴~|房屋~部分。 ●突起tū qǐ(动)高耸:高高~的山峰|~的颧骨|青筋~|被一块~的石头绊倒。 突出←→凹陷tū chū ← → āo xiàn突出:鼓出来。 深陷←→隆起shēn xiàn ← → lóng qǐ深陷:凹下去。 收复←→陷落shōu fù ← → xiàn luò收复:夺回(失去的阵地、领土)。 凸起 凸起凸(凸出;~露;上凸) 鼓(鼓凸;鼓暴;鼓嘟) 突(突起;突出;上突) 暴(暴出;暴突;暴起) 隆(隆起;隆高;隆踊) 窿(窿穹) 耸 蹦 拔 犨(~墙)嵂 崛 硉矹 特起 另见:特出 突出 突兀 ︱凹下 ☚ 不平 凹下 ☛ 隆起lóng qǐswelling; bulg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