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陟zhì

登。李白《赠张相镐》之二: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韦应物《送阎寀赴东川辟》:上陟白云峤,下冥玄壑湍。

陟zhì

升,登。馮衍《顯志賦》:“陟雍畤而逍搖兮,超略陽而不反。”張衡《冢賦》:“降此平土,陟彼景山。”

陟zhì

登,升。《周南·卷耳》二章: “陟彼崔嵬,我马虺。”毛《传》: “陟, 升也。 崔嵬,土山之戴右者。 虺, 病也。”《说文》:“陟,登也。”《小雅·杕杜》三章: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郑《笺》:“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大雅·公刘》二章:“陟则在𪩩,复降在原。”毛《传》: “𪩩, 小山别于大山也。”郑《笺》: “公刘之相此原地也,由原而升𪩩, 复下在原。”

☚ 退   陟降 ☛

读音z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竹力切,入,职韵。
❶上升;登高。
❷帝王之死。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d·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的则切,入,德韵。
❶通“得”,得到。

上一条: 下一条:

陟执zhǐ

❶登高。喻晋升。例:这人干得好,一下蹽(撂)~上去了,升了官了。
❷登程;上路。例:事情多,高低走~不利。
❍ 人已经走~远了,撵~不上了!
《广韵》:“陟,进也。”钱大昕《味经窝类槀·序》:“(秦锡山)泊登巍科,陟上卿。”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古盖谓适远为陟,犹今人言上路也。”

{}4511见「陟迱」、「陟桃」

陟zhi

❶登,上。《诗经·召南·草虫》:“~彼南山,言采其薇。”(言:词头。其:那。薇:一种野菜,俗称野豌豆。)《后汉书·冯衍传》:“上陇阪(ban),~高岗,精游宇宙。”(陇阪:山坡。“陟”与“上”为同义对文。)
❷提拔,提升。诸葛亮《出师表》:“~罚臧否(pi),不宜异同。”(臧:好。否:坏。)《汉书·诸侯王表》:“不行黜(chu)~,而藩国自析。”(黜:罢免。藩国:诸侯国。析:解析,离散。)

陟zhì

〈文〉
❶登,从低处走向高处
 △ ~山。
❷晋升
 △ 黜~。

❶登高;上升:~山。
❷进用:黜(chu)~。

(1次) 上升。~陞皇之赫戏兮《离》

陟zhì

上升,登上。与“降”相对。《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九思·守志》:“陟玉峦兮逍遥。”

陟zhì

登,上。引申为登遐,即升天。比喻皇帝之死。《书·康王之诺》:“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按:《古史纪年》卷一:“帝王之崩皆曰陟,《书》‘新陟王’谓新崩也。”

陟zhì

❶登也。《詩經·小雅·車𤛉》:“陟彼高岡,析其柞薪。” 鄭玄箋: “陟,登也。”《詩經·大雅·皇矣》:“陟我高岡,無矢我陵。” 鄭玄箋: “陟,登也。”
❷升。《詩經·大雅·公劉》:“陟則在巘,復降在原。” 鄭玄箋: “陟,升。”
❸陟之言得也。《周禮·春官·太卜》:“掌三夢之法: 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鄭玄注:“陟之言得也,讀如王德翟人之德。”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衆山 > 陟
陟  zhì

重疊三層的山。《列子·湯問》:“四方悉平,周以喬陟。”《爾雅·釋山》:“山三襲,陟。”郭璞注:“襲,亦重。”郝懿行義疏:“襲,本重衣之名,故郭云:襲,亦重。陟者,昇也,登也。故三重之山以登陟爲名。”

陟zhì

〖动词〗
提升(3)。《诸葛亮前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升和处罚,褒和贬,不应有差异。《送李愿归盘谷序》:黜陟不闻。——官吏的升降可以不闻。《待漏院记》:我将陟之。——我将提拔他。

陟zhì

❶ 登,升,由低处向高处走。《诗经·周南·卷耳》:“~彼高冈,我马玄黄。”(玄黄:病。)又《魏风·陟岵》:“~彼岵兮,瞻望父兮。”(岵hù:多草木的山。)
❷ 登程,上路。《尚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遐,必自迩。”李白《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仍侨装撰行,去国遐~。”
❸ 提升,提拔。《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幽明。”(黜:贬退。幽:指昏庸之人。明:指明智之人。)诸葛亮《出师表》:“~罚臧否,不宜异同。”

*zhi

DAEC
<文>❶登高;由低处向上走:~彼高冈(《诗经》)。
❷进用;晋升:~黜/~罚。

高峻

高峻

陟(陟峻) 险 嶷(~如秋山)崿 嵁(嵁峻) 嵬巍 嵖岈 嵽嵲岧峣 岹峣 崷崪 凭陵 孤绝 竦峭 峻峗 隆峻 层峻 耸峻 巍峻 修峻 峣峥 峣嶭 崭崭 崭阢 嵚岑 嵖岈 巉崄
高大,高峻:高崇
高峻陡直:峭峻
陡峭,高峻:陖陗
险要高峻:阻峻
陡峭高峻:崭崒
陡直,高峻:陗峭
坚固而高峻:坚峻
宏伟高峻:雄高
神奇高峻:灵峻
高峻突出:
极其高峻:穷危
(山势、地势等高而陡:高峻)

另见:山势 地势 高 陡峭

☚ 陡峭   高峻的样子 ☛

帝王死

帝王死

崩(崩殂;崩逝;崩背;崩薨;驾崩;晏崩;山陵崩) 陟(陟方;陟恪;帝陟) 晏驾(宫车晏驾) 晏归 晚晏 晚出(宫车晚出) 晚驾(宫车晚驾) 队命 升云 升遐登遐 登假 遐弃 倾代 厌代 宾天 宾空 鼎成 鼎湖 铸鼎 骑龙 龙升 龙髯 龙驭 遗弓 遗剑 帝归 大行 猒代 彻缀 仙去 乘龙 千秋(千秋万岁;千秋万古;千秋万世) 万岁 万年弃朝 驾薨 髯断 弃群臣 弃天下 宫车出 宫车上 宫车上仙 宫车远驭 弃背天下 髯鼎升遐
婉称帝王或国家元首去世:龙髯攀泣 鼎湖龙去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龙隐弓坠 龙驭上宾 龙御上宾 龙驭宾天 龙去鼎湖 湖鼎龙升
帝王等死亡:尤讳
天子死:大讳
帝后之丧:国恤 移御
帝王﹑皇后﹑世子之丧:大丧
皇帝死丧:大忧
诸侯帝王死亡:山陵崩
帝王即位后死去:铺位
帝未成年而死:冲殇
帝王或帝后突然死亡:暴崩

☚ 贤德的人死   僧道死 ☛

升迁

升迁

升(升转;升陟;跻升) 进改 腾迁 峻迁 转登 登霄 超擢 超授 超除 峻除 进改 翔泳
升迁与黜免:升降 升绌
升迁与除授:迁除
官吏升迁:三刀(~梦)
官吏的升迁和叙用:登叙
升迁职位:转擢
升迁官职:转官
仕途升迁:攀云追月
仕宦的升迁:鸿渐
提升,升迁:升扬
翰林初任官的升迁:开坊
职位升迁:出谷
官职升迁:荣改
地方官升为京官:内转
逐级升迁:梯取
秩满升迁:迁满
依次序升迁:迁次
不依次序升迁:躐迁 不次之迁
年少而官位升迁:蚤迁
褒奖升迁:褒迁
提拔,升迁:陟(黜~)
官员应天命升迁:鹊石
依附龙凤而升迁:扳龙附凤
无才德而升迁:谬登
(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迁)

☚ 升迁   升迁程度 ☛

陟zhì

竹力切,入职。
❶攀登;登上。《诗·魏风·陟岵》:“~彼岵兮,瞻望父兮。”
❷进用,提升。《三国志·蜀·诸葛亮传》:“~罚臧否,不宜异同。”
❸谓帝王死去。《竹书纪年》卷上:“地裂,帝~。”

〖陟〗 粵 zik1〔職〕普 zhì

❶ 登,特指登山。許慎《說文解字》:「〜,登也。」《詩經.衞風.陟岵》:「〜彼岵兮,瞻望父兮。」(岵【粵 wu6〔互〕普 hù】:多草木的山。)
❷ 提拔。諸葛亮《出師表》:「〜罰臧否,不宜異同。」

陟dé

 [书] (得,应验) come true;be confirmed;be fulfilled
另见 see also zhì。


陟zhì

 [书] (登高) climb; promote: ~ 级 be promoted in rank

陟zhì

罚臧否|遐自迩

❷ 黜幽明

陟,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从阜从步會意,表示由低處走向高處。“阜”,甲骨文作,象土山高坡之形, 隸定作 “𨸏”。羅振玉説, “陟” 字从𣥕表示二足由下而上。 李孝定説, 从步與从𣥕不拘, 表意相同, 皆象上升之形。“陟” 的本義是登高,引申爲登程、晋升等義。卜辭、銘文皆用本義。提示: “陟” 與 “降” 所从之 “止” 方向相反,表達的意義也相反。參見164.降字條。

甲骨文;金文;篆zhì

[阝(在左,阜,意符)+步(意符) →陟(《説文》:“陟,登也。從,從步。,古文陟。”登高〈陟山〉。晉升,進用。)]
《詩經·周南·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黄!”(登上那高高的山岡,我的馬兒頭昏眼又花!)

陟zhì

9画 阜部 〈书〉登高,由低处向上走。

陟()


甲骨文合集1667,殷
陟用於下乙。
按: 从阜从步,會登高之意。

甲骨文合集6981,殷
雀[弗]其俟陟。

甲骨文合集14792,殷
……陟……

甲骨文合集34287,殷
貞陟大于高祖。

沈子它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330,西周早期
陟二公。

班簋,殷周金文集成4341,西周中期
否(不)(畀)屯(純)陟。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以)陟。

㝬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7, 西周晚期
𠀠(其)瀕(頻)才(在)帝廷陟降。

蔡侯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1,春秋晚期
上下陟

古陶文彙編3.1291,戰國
陟。
按: 改阜爲人, 增形以爲飾。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三考絀勑,陟幽明矣。
按: 古文字“二足”之形隸變爲“步”,訛作“𡵯”。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芻童來踐,牧豎斯陟,拱木易吟,悲風難息。

元湛墓誌,東魏
至乃北游竭石,南陟平臺。
《説文》: “陟, 登也。从𨸏从步。 , 古文陟。 ”
古文字从阜从步。 古陶文改阜爲人, 增形以爲飾。 《説文》古文同此。
“陟”本義指登高。甲骨文、金文皆此意。亦用爲人名。後世文獻又引申爲官員的升遷、提拔。

☚ 陝   陷 ☛

(zhì)

登也。从步、阜。

隶zhì

【析形】会意字。古文字形从阜,从二止,阜本像山崖之形,止即趾本字,表示脚,两脚一前一后步上山崖,会徒步登山之意。隶书字形变后阜旁多讹作阝(固定在字左)。
【释义】《说文》:“登也。”本义是由低处向高处走,与“降”相对。引申指提拔,升迁。[陟罚臧否]赏罚褒贬。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The meaning is related to阜(fù,mountain)and two 止(zhǐ).阜(fù,mountain)looks like the cliff.while止(zhǐ)is the origin of趾(zhǐ,toe)which means the foot.It looks like stepping on the cliff.
【original meaning】Going upward,contrary to 降(jiànɡ,down ).

*陟tiək

[甲骨]
[金文]
《說文》: , 登也。 从阜、 步。,古文陟。 (十四篇下)
雙足步上高梯。

☚ 椉   啚 ☛

〈形〉高;高峻。《玉篇》:“陟,高也。”
《醒》六二: 我见你也有年纪了,怎挑得这重担,过得这等的~桥!(同本、徐本。黄本作“陡”)例又见〖踢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