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陕西省建筑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陕西省建筑业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49年至1990年,陕西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27.2亿元,为陕西省的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建立基础设施,为改变城市面貌和人民居住条件作出了贡献。1949年以前,陕西省的建筑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基本上属于小规模,低水平的私营造厂和个体建筑劳动者。1949年后,陕西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1953年全省建筑业队伍有3.76万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先后从部队、华东、天津调入一大批建筑队伍,组建了各种专业配套的建筑安装企事业单位,1957年全省国营建筑队伍增加到11.5万人; 1978年以来,建筑业建立了国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建筑队伍;1988年末,全省国营和集体建筑队伍有职工29.66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22.56万人,占76.1%,集体所有制职工7.1万人,占23.9%,另外农村建筑队从业人员26.66万人,经过治理整顿,目前全省建筑队伍稳定在56万人。全省建筑业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全民所有制建筑职工技术装备率为279.4元/人,动力装备率4.4千瓦/人,施工企业拥有单斗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起重机等15种主要机械设备共7851台,全省共有房屋、筑路、安装、矿山、化工、冶金、水电等各类专业公司80多个,施工技术较50年代已有许多新的突破。房屋施工中以高层、多层为主,推行大模、大板、滑模、预制装配和现场洗灌相结合等新技术、新工艺。1978年以来,陕西建筑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领导体制方面,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在全行业推行了经理(院长、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在勘察设计单位,按照勘察设计机构企业化、设计技术和成果商品化、设计管理行业化的改革方向,普遍推行了技术经济责任制和勘察设计收费等项改革。适时开放了建设市场,全面推行了招投标制度,从根本上改革了按行政系统分配工程任务的老办法,有步骤地把施工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从1988年起,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全省40个国营施工企业对国家实行了上交所得税递增包干或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建总公司同所属20个企业签定经营承包合同,实行对法人代表风险抵押,落实承包责任,1988年实现利润1747万元,比上年提高了1.9倍。改革用工制度,全省建筑业施工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以固定工为骨干,合同工为主体,临时工为补充的弹性施工队伍。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省属企业统一实行了按工程质量、竣工率、产值利润率、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挂钩考核的办法,使企业的工资分配与经济效益挂起钩来,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建筑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40年来,陕西省建筑业的总产值不断增长,1953年到1990年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1.8%,“七五”期间全民制建筑业总产值达107.9亿元,比 “六五”期间增长1.2倍; 1990年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9元,比1985年提高88.9%,年平均提高13.6%。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上升,工程质量得到改善。1990年工程质量优良品率(按面积计算)达到47.15%,比198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质量管理的措施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各地区质量监督站,强化政府监督;健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各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并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奖励办法。使工程质量改善,企业信誉增强,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