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过度理由效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guodu liyou xiaoying

指当原初自己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得到奖励时,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取消,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中止从事这项活动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原来从事某项活动是出于自己对这项活动具有的兴趣。这时理由是充分的,与活动的投入也是相对应的。而当这种活动受到外加的奖励时,这种外加的奖励就成了活动的过度理由。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参见“认知不协调理论”条目),人们在心理上需要维持认知的平衡,需要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因此,过度理由会通过人们的心理平衡机制逐步转化成正常理由。这样,当人们原来由于内在兴趣推动的活动受到外在奖励时,原来的内在理由就会逐步为外在理由取代,致使人们逐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这项活动,目的在于赢得外在奖励,而不是由于自身对它有内在的兴趣。至此,原来是自我享受的游戏性的活动就转化为工作性的负担。所以,一旦外在奖励取消,就意味着活动的理由也随之消失,此时,人们就没有理由继续从事这项活动了。大量的心理研究证实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外在奖励都会引起过度理由效应。如果一种奖励的出发点不是去诱发和控制某种行为,而只是携带说明人们在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方面有进步的信息,那么这种奖励就不会变成人们行为的新的目标,从而也就不会成为外加的过度理由,不会引起过度理由效应。
了解有关过度理由效应的知识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如果试图把奖励当成激发和控制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那么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会渐渐转向赢得教师奖励,而不能发展起对于学习的内在兴趣,原有的内在兴趣也会由于过度理由效应而消失。这样,一旦教师的奖励中止,学生学习的行为也会停止。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把对学生的奖励放到说明学生自身进步的正确位置上,那么这种奖励就不会变成学生追求的目标。学生会在教师奖励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对于学习的个人自己的内在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不再进行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能够在自身理由的推动下继续保持。心理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正确运用奖励,避免奖励出现过度理由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促使学生的个性由他律向自律转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已经证实,相比较而言,自律的个性意味着更高的个性发展水平,是教育者所期望的重要目标之一。

☚ 认知不协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 ☛
000043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