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献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明· 红蕖风起白鸥飞,大网拦江鱼正肥。 微雨过,又斜晖,村北村南买醉归。 陈献章 陈献章陈献章 (1428—1500) 字公甫,新会 (今属广东)人。举正统十二年(1447年) 乡试,再上礼部不第。曾受学于吴与弼,半载后归,读书日夜不辍。筑阳春堂,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其后,复游太学,名震京师,令就试吏部,屡称疾不赴,终授翰林院检讨以归。弘冶十三年(1500年)卒,年七十有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有 《白沙集》、《白沙诗教解》传世。 ☚ 空舟为宝林寺僧题 寄太虚上人 ☛ 陈献章 陈献章1428—1500献章亦作宪章,字公甫,号石斋。因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新会(今属广东)人。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再上礼部,不第,归隐白沙。从名儒吴与弼讲学,勤于读书,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不出。后复至京城游国子学,国子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邢惊叹曰:“龟山(杨时)不如也。”遂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上疏解官,为献章弟子。归乡,弟子愈众。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师,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上疏乞归终养老母,授翰林检讨以归。后屡荐,终不起。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其学由繁至约,洒然独得,论者谓其于自然中得鸢飞鱼跃之乐。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卒后,神宗万历间从祀孔庙,追谥文恭。献章学道,不欲以诗文显于世。其诗多信口信手而致,佳者自可见其一介寒儒之生活乐趣、胸襟怀抱,或能从其描摹的四时风物中见理趣;而劣者则流于押韵讲义。如《冬夜》、和陶诗十二首、《筑室》、《示儿》等皆其佳作。《东轩独坐》云:“桃花寂寞梨花开,山中薄酒三五杯。村西有客可人意,风雨今朝期不来。”此诗仅写生活中一小事,但意趣无穷,可作多种理解。王世贞言:“公甫诗不入法,文不入体,又皆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于法与体及题之外者。余少学古,殊不相契;晚节始自会心。偶然读之,或倦而跃然以醒,不饮而陶然以醉,不知其所以然也。”(转引自《列朝诗集小传》)其诗风格恬淡,纡徐舒缓,从容不迫,但亦偶有愤激之词。如《阅马氏均田文》等。著有《言行录》、《白沙子》八卷,《文集》二十二卷、《遗编》六卷。张诩为撰墓表。《明史》卷二八三有传。 ☚ 沈周 柯潜 ☛ 陈献章 陈献章1428—1500明代理学家、文学家。《明史》有传。字公甫,新会(今广东新会县)人。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年27师从吴与弼精研儒学,心有独悟。其学以静为主,教诲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悟。游于太学,国子祭酒邢让惊佩,以为真儒复出,于是名震京师。成化十八年(1482)召至京师,不肯就试礼部,授翰林检讨以归。归乡后,四方来学者日众。隐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其诗歌有抑塞磊落之志气。存赋2篇,一赞节妇,思想陈腐;一摹湖山,颇见情致。著有《白沙集》。 ☚ 陈维崧 邵宝 ☛ 陈献章1428—1500明代学者。字公甫,号石斋。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早年学宗朱熹,后从学吴与弼。屡试不第。成化中,应诏进京,未被重用,遂托疾乞归,授翰林院检讨。后隐居故里以终。著有《白沙子全集》。1987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陈献章集》。继承陆九渊的观点,以“心”为其思想的出发点,并赋予“心”以无我无人、无古今、塞乎天地的绝对性质。认为“心”既是宇宙本体,也是道德本原,“天地之大,万物之富,何以为之也?一诚所为也。盖有此诚,斯有此物;则有此物,必有此诚。诚在人何所?具于一心耳。心之所有者此诚;而为天地者此诚也” (《天后论》)。在他看来,具于人之一“心”的“此诚”,亦即“此理”,就是先天固有的道德本性。人“除了此心此理,便无可贵”(《禽兽说》),所以,它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所在。主张以儒家道德规范人的行为,认为“礼无所不统,有不可须臾离者,克己复礼是也”(《复赵提学》),并把不遵守封建伦理视为破坏名教。他还强调治国要以修身为本。认为人心因形体和物欲所蔽,会变得有理而不明,失去支配天地万物的能力,因而主张通过“洗心”、“澄心”的内省工夫洗尽物欲,复明天理。他以“静坐”为“洗心”入门之功,认为人“静坐”久了,其心体就“隐然呈露,常若有物”,于是,“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同上书)。崇尚自然主义的人生态度,鄙视世俗为一利所驱而至死不息,主张“铢视轩冕,尘视金玉”,重义轻利。认为“自然之乐”才是“真乐”,物我两忘,方能臻于浑然与万物为体的境界。在他身上,既具儒者的情怀,又具隐者的品格。陈献章建立了明代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心学体系,是心学由陆九渊发展到王守仁的重要环节。 陈献章 陈献章1428—1500明代哲学家。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1447) 中举人,次年会试中乙榜,入国子监读书。后至江西崇仁从学吴与弼,自此绝意科举,筑春阳台,静坐其中,屡荐不起。为学早年崇奉朱熹,有诗称: “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求学于吴与弼,也是走朱熹读书穷理之治学路径。但感到无有所得,“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也” (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于是转向心学,主静坐澄心,“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 (同上书)晚年更悟出 “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之用力之方,主张“以无所著之心行于天下”,要求学者以自然为宗。“自然之乐,乃真乐也,宇宙间复有何事!” (《与湛民泽》)认为宇宙只是一 “理”,而 “理” 又具于 “一心”,“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 (《与林缉熙》)。人之为学在于“求诸吾心”,“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 (《道学传序》)。厌弃训诂辞典著述,开明代心学之先河。对王阳明、湛甘泉心学的兴盛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陈氏一生十分向往南岳衡山,有 “不到名山死不休”之诗句。他到南岳的目的是要 “寻胡致堂 (寅) 住处”,说明他对胡寅的推崇。晚年还有“老脚一登祝融峰,不复下矣” 之愿。但此愿始终未能实现。著作有《白沙集》。 ☚ 周阶 王守仁 ☛ 陈献章1428~1500Chen Xianzhangpoet and scholar of Li school of Confucianism of the Ming Dynasty,also called Sir White Sands by scholars. Works:A Collection of White Sands,etc. 陈献章1428—1500明理学家。字公甫,号石斋。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少时游学于吴与弼门下。回籍后,闭门苦读,后在白沙里讲学,世称白沙先生。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授翰林院检讨。后南归不再出,致力读书,尽穷天下古今典籍。著有《白沙集》。 陈献章1428—1500明朝理学家。字公甫,号石斋。新会(今属广东)人。正统十二年(1447)举于乡,会试不第。曾从吴与弼讲学,半载而归,读书穷日夜不辍。后复游太学,为祭酒邢让所器重,名震京师。以荐召至京,授翰林院检讨以归。后屡荐不起,因居白沙里,称白沙先生。其学说,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近乎佛教禅学。工书法绘画。有《白沙全集》、《白沙诗教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