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陇东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陇东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 陇东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陇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1年,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组成部分。1934年在南梁政府时期,开始设立粮食机构——粮食委员会。1937年9月庆环分区陇东专署前身设粮食调剂局。1940年改为专署粮食处。在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粮食征收“主要是取于豪绅、地主, 并向敌人夺取。” “对群众不动员粮, 也不 ‘欢迎’粮,靠收买民粮供给军队”。1936年,停止原先实行的没收政策, 用 “民主摊派”的办法, 向地主、富农募捐抗日军粮。同时,开始征收抗日公粮。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救国公粮征收条例》,开始在革命根据地征收救国公粮(农业税),规定起征点为人均占有粮食300斤,起征率为1%。翌年,将起征点增加到350斤。这两年庆环分区各征粮2 200石和3 500石, 占实际收获量的 1.27%和1.32%。1939年5月, 国民党政府开始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次年又停发八路军经费。为了克服困难, 粉碎封锁,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的 《1941年度征收救国公粮条例》将起征点降为150斤,起征率为5%。同时,动员边区党政军民积极响应中共中央“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的号召, 开展大生产运动。1942年陇东分区在大生产运动中, 开荒5万余亩,增产细粮1.6万余石; 1943年分区的县、区两级办农场42处,种粮6 876亩,实现粮食自给有余。1947年,边区由自卫战争转入反攻,为保证战争粮需,陇东分区征收公粮39 000石,比上年增加21.8%。1949年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全面反攻西进,采取随军就地征借军粮的办法,以供军需。陇东根据地的粮秣实行供给制。1949年供给标准共分14个类别,其中:军队每人每天20~28市两,地方18~24市两,儿童12~20市两;牲畜3~10斤。还从1936年开始实行粮票制度, 初仅印制了供流动人员内部使用的米票和客饭票。边区自卫战争期间,边区颁行了定额支粮、草、料证及小额粮草料票。此后还印制了军用粮票, 扩大到民间流通。 ☚ 民国时期甘肃粮政 甘肃省粮食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