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游《诉衷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陆游《诉衷情》《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②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③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④ 【注释】 ①觅封侯:寻觅建功立业以取封侯的机会。封侯,是功成名就的一个标志。戍:戍边,保卫边疆。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一带古称。②关河:关塞、河防,指边境。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觅。梦断:梦破。尘暗:光埃密积,使衣物颜色也变暗淡了。貂裘:皮裘衣。暗用苏秦说秦王,失志而归,黑貂之裘已敝破的典故。③鬓先秋:秋,秋霜,鬓发白如秋霜。④天山:今新疆境内之天山,借指前线。沧洲:水边,古时隐者住处泛称,亦即江湖之谓。 【译文】 当年我满怀壮志,企盼为国效力,追求立功边疆的封侯事业,并也确实骑马远去汉中守卫过前方。可是曾几何时,从军关河的梦破灭,往事竟无影踪可寻觅,一身旧皮裘也在时光的流逝中尘封埃积,破旧不堪。 敌国未灭,我人已老,对镜只见两鬓霜白,不禁泪落襟前,一切也只有空流苦泪而已了。这一生谁又能料想到。心在前线,魂系国事,却身在江湖,老于闲居呢! 【集评】 现代·俞平伯:“(末三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唐宋词选释》下卷) 【总案】 此词用了两个反差笔法,一是“匹马戍梁州”的雄姿英发和“尘暗旧貂裘”的失志侘傺;一是“心在天山”的理想和“身老沧洲”的现实。反差愈大,其心绪愈酸楚愈难自持,足可想见。有此二笔反差表现,特别是结末八字,放翁的悲愤情怀,已溢见纸端。 陆游《诉衷情》《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2。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4。 陆游《诉衷情》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4。 今译 当年我曾 不远万里, 去建功立业 觅取封侯, 独自率军在 梁州 戍守。 而今,壮志已成 梦幻,梦中空有 边塞、河流, 尘土已使 貂裘 破旧。 敌国未灭, 鬓发先秋, 老泪空流。 谁会料到 我这一生 竟会 心在天山边塞, 身老隐居沧洲。 陆游《诉衷情》《诉衷情》·陆游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陆游爱国词名篇之一,写得沉郁悲愤,豪气纵横。觅封侯,指为抗金事业建树功名。梁州,在今陕西汉中市一带。天山,这里泛指南宋边远地区的抗金前线。沧州:水边,隐者的居处,这里指作者晚年的退隐之地即绍兴南面的镜湖边。 上片回忆早年从戎的战斗生活,抒发对眼前处境的不满。“梦断”一转形成强烈的感情落差,慷慨化为悲凉。下片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先扬后抑,又形成一大转折,诗人心驰疆场,身却僵卧孤村,这样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沉痛万分?! 陆游《诉衷情》陆游《诉衷情》陆 游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①。匹马戍梁州②。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③。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④,身老沧洲⑤。 有余闲图(局部) 【元】 姚廷美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注释 ①万里觅封侯:参见914页陆游《夜游宫》一词注④。②梁州:此处指南郑。③“尘暗”句:《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敞,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④天山:即祁连山。《汉书《武帝纪》:“二师将军三万骑出酒泉,与右贤王战于天山。”颜师古注:“即祁连山也。匈奴谓天为祁连,今鲜卑语尚然。”⑤沧洲:犹言江湖,喻高士隐遁之地。《文选》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一首》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李善注引扬雄《檄灵赋》:“世有黄公者,起于沧洲,怡神养性,与道浮游。” 鉴赏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灭亡。陆游毕生的志向便是抗金救国,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虽然早年曾在西北前线参与抗金,但朝廷对金一味妥协乞降,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书写在诗词之中。本词是陆游晚年隐居山阴所作,表现的也是壮志难酬的情怀,是陆游最有名的词作之一。 上阕前两句回忆当年词人在梁州的抗金生活。他胸怀报国壮志,不远万里离开自己的家乡,匹马单枪驰骋疆场,张弓射大雁,拔剑击白虎,一身豪气冲天,确实想建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最终被封定远侯的典故,但是不能仅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而是用来说明自己要仿效班超那样驱除鞑虏、忠心报国。然而,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关河梦”指收复失地的愿望,在《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里也有王师征战关河收复失地的场景,这深深根植于陆游心中的理想即使在睡梦中也会时时闪现,不曾遗忘。但是,这只是梦想,而且就算是梦想,恐怕也要绝望了。关河梦已断,“尘暗旧貂裘”。词人一腔热血要报效国家,然而遭到奸臣邪佞的排挤,朝廷亦无抗金斗志,词人屡次被贬,“关河”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也早已被尘土所封,只能在《陇头水》感叹“报国欲死无战场”。 下阕紧承上阕。“胡未灭”,言国土未复,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叹此身已老,无法再征战沙场;“泪空流”,诉壮志难酬,满腔愤懑只能被迫归隐。“此生”至“身老”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一生壮志付诸东流,悲愤之情上诉天地。“心在天山”一句,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洲”一句,浅层意思是感慨此身已老,深层含义是愤恨权奸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白首无成。一个四言对句,揭示了老英雄此身虽老仍未敢忘忧,但是无法再去战场收复失地,报国愿望终不能实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报国立功的热望和投闲置散的冷遇处于尖锐对立之中,使得感情更加悲愤,这是年迈的陆游毕生血与泪的展示。(张力) 集评 梁启超:“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