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阿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阿速Āsù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其源不一:
❶元代“色目人”姓氏,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❷蒙古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成宗时左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口儿吉,姓此氏。”


阿速Ēsù

《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成宗时左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口儿吉,姓此氏。”
(按:或音āsù。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元色目人有“阿速” 氏,乃三十一种姓之一; 又,或译作“阿苏特”。)

阿速

元、明城名。参见【阿克苏】条注。

阿速2995慢。闽语。福建。1922年《福建新通志》:「漫曰~,反言之也。」

阿速

❶西域部族名。又译作“阿宿”、“阿思”、“阿速惕”。为伊朗人种,原居于高加索山,后迁徙至伏尔加河流域。元太祖十六年(1221),成吉思汗遣兵征服之。后反叛,拔都率军西征,再次征服其人,将大批壮丁迁居中原,后组成阿速亲军左、右二卫。
❷明代地名。“白水”之意。即今阿克苏。为东察合台汗国治所之一。

阿速

即“阿苏特”。

阿速

阿速

明西域地名。首见于《明太宗实录》卷217,张雨《边政考》卷8载其地即今新疆阿克苏。

☚ 蒲犁谷   海押立 ☛

阿速

阿速

古部族名。又译阿思、阿宿、阿速惕。原居于北高加索,是伊朗人的一支。信仰希腊东正教,后移居到捷尔宾特伏尔加河口,与拜占庭、谷儿只(今格鲁尼亚)、斡罗思关系密切。蒙古西征降服此部后,签发大批阿速人从军,东来中原。至元九年(1272)组建阿速拔都军攻宋。武宗时设立左、右阿速卫。《庚申外史》称之为“绿睛回回”。

☚ 阿儿浑   康里 ☛

阿速

❶西域古城名。见明《边政考》:在土力苦址(今新疆温宿县东南铁林格)西北百里,3城相连,周环山水。《清朝续文献通考》云:阿克苏旧城,不用砖石,就高崖陂陀,削以为墙,联属3城,皆周里许。中城有东西南3门。左右2城,只1南门。南崖下筑土墙环之,高于平地十寻,引山水为壕。上述明清两代记载基本相同。阿速与阿克苏为同名异译。据《西域同文志》,“阿克”,意为“白色”;“苏”意为“水”。相传其地昔有水患,高城深沟以避之,故名。阿克苏旧城,即老阿克苏,于光绪九年(1883)设巡司,二十八年(1902)置温宿县。位于新疆西部。
❷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阿速为※六院部下之一石烈。《辽史·穆宗纪》:应历二年(952)六月,“命乳媪之兄曷鲁世为阿速石烈※夷离堇(官名)。”
❸(?—1466)明赤斤蒙古卫首领。都指挥同知且旺失加子。正统九年(1444),授都督佥事。时瓦刺首领也先势炽,遣使求婚。虑有诈,不从,请内徙。诏勿弃故土,给粟以恤,图自强。十三年(1448),以卫都指挥总儿加陆率众围困哈密使臣于苦峪,受诘责。景泰二年(1451),也先复遣使请婚。依明廷旨意拒婚,整兵备御。五年(1454),也先遣使授印,胁其归服。拒从。天顺元年(1457),奉命护送明使都指挥马云使西域,擢左都督。
❹见“阿苏特”(1207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