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尔汉格尔茨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尔汉格尔茨基1925—1982Е·В·Архангелъский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苏联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主席、哲学科学博士、教授、前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哲学科学》杂志的编委。主要伦理学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范畴》(1963)、《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1974)、《个人理论的社会伦理问题》(1974)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象、结构和基本方面》(1985)。阿尔汉格尔茨基1925年生于俄罗斯赤塔州的希洛尹市。1950年,他在乌拉尔大学毕业后,进入斯维尔特洛夫斯克的研究生院攻读哲学,1953年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从1953年到1976年,在乌拉尔大学教哲学,曾任乌拉尔大学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主任、哲学系主任。1965年,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范畴》为题的论文,在莫斯科大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哲学科学博士的称号。在乌拉尔大学工作期间,他团结了一批青年学者,建立了斯维特洛夫斯克伦理学研究中心,表现出高度的科学组织家才能,在全苏伦理学界影响很大。于1976年5月,调任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兼任全苏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主席,负责领导和协调全苏联的伦理学的研究工作,成为苏联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影响最大、威望最高的伦理学家。他在伦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贡献最大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范畴的研究。1961年他发表的《伦理学范畴的实质》一文,引起了苏联理论界的大讨论,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在苏联的发展。他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范畴》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中,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范畴结构体系的内容,在施士金著作中曾经论述过的义务、良心、荣誉和幸福四个传统范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福利、善与恶、正义、责任、尊严、人生意义等范畴,从而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范畴体系的内容。阿尔汉格尔茨基对伦理科学的兴趣广泛,著述甚丰。他一生写了四本专著,150多篇论文,除了在伦理学范畴的研究有建树之外,他对道德社会学、道德心理学和职业伦理学的问题也很感兴趣,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他特别重视对道德意识结构的科学分析和对个性形成的研究,还制定了道德教育的理论。他的《个人形成的社会—伦理问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他的遗著《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象、结构、基本方面》总结了前苏联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在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前苏联理论界的高度评价。阿尔汉格尔茨基是一位有国际影响的前苏联伦理学者。他曾多次代表苏联伦理学者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范畴》曾被翻译成德文;《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曾翻译成日文和捷文;《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象、结构、基本方面》翻译成中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