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庆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庆体

长庆体

唐诗人元稹、白居易所开创的一种诗风。二人友好往来,迭相唱和,又同致力于新乐府运动,诗歌风格相近,于穆宗长庆年间编成《元氏长庆集》和《白氏长庆集》,故有此称。参看“元和体”条。

☚ 元和体   香奁体 ☛
长庆体

长庆体

指中唐元稹、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性七言歌行诗体。元稹《连昌宫词》,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皆为篇幅宏伟的长篇歌行,对后世影响甚大。又白居易、元稹诗文集名为《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刘克庄《后村诗话》评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曰:“此篇与《琵琶行》,一如壮士轩昂赴敌场,一如儿女恩怨相尔汝。杜有建安、黄初气骨,白未脱长庆体耳。”清人亦以七言歌行长篇为长庆体。如林昌彝《射鹰楼诗话》云:“七言古学长庆体。”

☚ 元和格   三俊 ☛

长庆体

此篇(按指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与《琵琶行》,一如战士轩昂赴敌场,一如儿女恩怨相尔汝。杜有建安、黄初气骨,白未脱长庆体尔。(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八一)

生逢天宝离乱年,妙咏香山长庆篇。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读一缠绵。(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之二)

初唐四杰七言古与长庆体不同,二者均是丽体,四杰以秾丽胜,长庆以清丽胜,须分别观之。譬之女郎之词,一则为青楼之丝竹,一则为绣阁之笙簧,读者不可不辨也。(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二。)

七言古学长庆体,而出以博丽,本朝首推梅村。(同上)

香山七古,作谓“长庆体”,然终是平弱漫漶。(施补华《岘佣说诗》)

长庆体

长庆体

唐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元白二人为诗朋文友,笃志创作,旨趣相投,风格接近。宋戴复古《望江南》词:“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绰有稼轩风。”二人于穆宗长庆年间,将诗文作品结编为《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故得此称。

☚ 元和体   花间派 ☛
长庆体

长庆体changqingti

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开创的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因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元稹有《元氏长庆集》而得名。
“长庆体”之称最早见于南宋后期诗人戴复古的《望江南》词和刘克庄的《后村诗话》。戴诗中的“长庆体”所指还较宽泛,刘克庄则明确地以它来指称《琵琶行》一类诗歌。但同期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没列“长庆体”,说明“长庆体”之称在当时并未普遍流行。
“长庆体”作为一种确定的诗体名称广为流行,是在清初以后。诗人吴伟业大量采用这种体制进行创作,写下《圆圆曲》、《永和宫词》等名篇,后人仿效,于是此体大行于世。
“长庆体”从内容上看,多叙时事。常通过写儿女之情和悲欢离合来反映具时代和社会意义的主题。宫闱帝妃的爱情悲剧和民间歌女的悲凉身世为其常用的题材。从形式上看,为七言歌行,但又多用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音调和协圆转而又富于变化。从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看,虽以铺叙为主,但又结合抒情,语言丰富多彩、婉丽缠绵。正如袁枚指出的:“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读一缠绵”(《仿元遗山论诗》其二)。
另外对“长庆体”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把白居易的七律,《四库全书总目》将范成大的五古都视为“长庆体”。这与后来通行的“长庆体”的概念是不同的。

☚ 元和体   香奁体 ☛

长庆体

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体、诗风。两人友谊深笃,诗歌风格相近,作品又都于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元稹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故有此称。

长庆体chang qing ti

Poetry Style of Changqing (a style of poems appeared at Changqing period of Muzong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which were long narrative poems.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style were Bai Juyi,Yuan Zhen and so on)

长庆体

即唐代以白居易与元稹为代表的一派诗风。因二人的著作都是在穆宗长庆年间编辑成集,故称长庆体。又因其成诗的时间主要是在宪宗元和年间,亦称元和体(参见“元和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