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说yinyangshuo
以阴阳两种对立的气或两种对立势力说明世界的形成及其变化的学说。早在西周末年,阴阳观念已经提出,以为是决定自然变化的对立的二气。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步精密化,用来称谓世界上两种最基本的矛盾势力或属性,并以阴阳的相互作用说明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易传》更认为,阴阳既对立又统一,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摩相荡,相互推移,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则把阴阳说与五行说合流,说明世界的变化。汉代“阴阳消息说”盛行,以阴阳二气的消长运行,说明一年四季的更替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北宋张载以阴阳为统一的整体的气的两个对立的部分,说明事物的神妙变化。王夫之更以阴阳二气为充塞天地间的两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相依而不离,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性,论证物质存在及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