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阳春白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阳春白雪

典源出处 《文选·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 (he) 者数千人; 其为 《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zhi),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释义用法 有人在楚国国都郢城唱歌,唱《下里》《巴人》时,城中有数千人随之唱和,唱 《阳春》、《白雪》 时只有几十人随之唱和了。说明曲调愈高雅,能应和的人越少。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格调高雅,超凡脱俗的作品或才能; 以“下里巴人”等指通俗平凡的作品或人物; 以“曲高和寡”等指作品或言行不易为人所理解。
用典形式
【巴曲】 唐·杨巨源:“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巴歌】 唐·薛涛:“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白雪】 唐 ·李白:“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唐 ·高适:“高才檀白雪,逸翰怀青霄。”唐 ·刘禹锡:“自吟白雪铨词赋,指示青云惜羽翰。”明 ·浦源:“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阳阿】 宋·范成大:“清江韵新引,清绝胜阳阿。”
【阳春】 唐·骆宾王:“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宋 ·苏轼:“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金 ·刘仲尹:“砌台歌舞阳春后,明月朱扉几断魂?”
【和巴】 明 ·李东阳:“道阻遥思越,辞荒强和巴。”
【和寡】 宋·苏轼:“幼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郢曲】 南朝宋·鲍照:“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唐·权德舆:“徒然一相望,郢曲和应稀。”
【郢雪】 元 ·燕公楠:“且细酌肝泉,酣歌郢雪,风致美无度。”
【郢唱】 唐·刘禹锡:“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
【郢歌】 唐 ·钱起:“才子贫难见,郢歌空复传。”
【思郢】 宋·苏轼:“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容巴】 宋 ·刘筠:“逍遥成雅咏,属和肯容巴。”
【雪唱】 唐 ·孟郊:“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惭巴】 唐·李商隐:“联辞追许谢,和曲本惭巴。”
【歌郢】 清·黄景仁:“贱子工谈俳,群公任歌郢。”
【歌雪】 宋 ·洪𤨓:“歌雪徘徊,梦云溶曳,欲劝春住。”
【寡和】 唐·李商隐:“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巴人调】 元·陈基:“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
【白雪唱】 唐·武元衡:“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发阳春】 宋·陈与义:“衮衮诸公车马尘,先生孤唱发阳春。”
【阳春才】 唐·李商隐:“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
【和阳春】 唐 ·李白:“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宋 ·张元干:“山屐数陪销暇日,诗篇常许和阳春。”
【郢中儿】 唐·张谓:“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郢中唱】 唐 ·孟郊:“闻君郢中唱,始觉知音难。”清 ·黄景仁:“明朝定发郢中唱,敢以寸铁当雄师。”
【郢中歌】 宋·贺铸:“一听郢中歌,阳春回草木。”
【歌白雪】 唐·岑参:“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一曲阳春】 宋·晏几道:“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白雪阳春】 元·耶律楚材:“白雪阳春寡和音,谁人解听没弦琴。”元 ·卢挚:“想白雪阳春,碧云日暮,别有倚楼处。”
【白雪调高】 唐·武元衡:“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蛾愁。”
【白雪屡传】 明 ·李东阳:“白雪屡传新调寡,青云半觉旧人非。”
【曲高和寡】 清·黄景仁:“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
【阳春一曲】 唐·岑参:“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阳春白雪】 唐·张祜:“一夜梅花笛里飞,阳春白雪复辉辉。”宋 ·范成大:“阳春白雪雅音希,俚耳冬烘辄笑嗤。”
【阳春和寡】 唐·魏知古:“阳春和已寡,扣寂意徒然。”
【阳春相和】 清·赵执信:“阳春相和一高歌,池上梅花向人落。”
【郢中白雪】 唐·李白:“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宋 ·杨亿:“有客郢中歌白雪,几人天上醉流霞。”
【郢歌白雪】 清·潘其灿:“郢歌白雪谁怜寡,蜀道青天始信难。”
【绕雪追歌】 唐·李商隐:“染筠休伴泪,绕雪莫追歌。”
【唱高和寡】 宋·苏轼:“唱高和自寡,非我谁当亲。”宋·梅尧臣:“唱高仍和寡,公又作长谣。”
【雅曲难和】 唐·骆宾王:“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楚客歌雪】 宋·范成大:“惜无楚客歌成雪,空有萧郎眼似刀。”
【楚雪高张】 明·徐渭:“齐风大国谁其解,楚雪高张听者稀。”
【巴曲和清商】 清·归庄:“杨骆齐名称作者,愧将巴曲和清商。”
【宋玉歌阳春】 南朝宋 ·吴迈远:“宋玉歌阳春,巴人长叹息。”
【荆人白雪歌】 唐·刘禹锡:“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洛客扶风坞。”
【俚曲无白雪】 金·元好问:“俚曲只知无白雪,遗音谁谓有朱丝。”
【高歌空郢市】 清·赵执信:“高歌空郢市,下客满齐门。”
【篇章欺白雪】 唐·罗隐:“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以“阳春白雪”等指气质高雅、超凡脱俗的人物或作品;以“下里巴人”等指凡俗平庸的人物或作品;以“曲高和寡”等指高深的作品或言行不易为世人理解;也用以咏雪等。《文选·宋王〈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zhi),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张祜《董家笛》:一夜梅花笛里飞,阳春白雪复辉辉。鱼玄机《过鄂州》:白雪楼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流行于楚地的乐曲名。楚宋玉 《对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国中属和者数千人; ……其为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用作高雅词曲的代称。

☚ 小的子   飞白字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词总集。南宋赵闻礼编。八卷,外集一卷。所取为《草堂诗余》所遗及同时人所作,凡二百余家,依调编次,宋代不传之作,多赖以保存。北宋所录以周邦彦最多,南宋以辛弃疾、姜夔、史邦卿、吴文英居多。本集去取较为谨严,以典雅为宗,无猥滥之词,故以“阳春白雪”命名。有清咸丰二年南海伍氏刻《粤雅堂丛书》本,又有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丛书集成初编》本。

☚ 花庵词选   绝妙好词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❶词总集名。释文见“词集”类。
❷散曲总集。全名《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元杨朝英选辑。十卷。第一卷收有燕南芝庵《唱论》一篇和宋、金人如苏轼、晏几道、邓千江等所作词(大乐)十段。第一卷以下,前几卷选小令,计四百余首;后几卷选套数,计四十余套。作者有六十余家。全书搜罗较富,为研究元散曲的重要资料。有《随庵徐氏丛书本》。另有九卷本一种,所收曲数较十卷本为多。中华书局版《新校九卷本阳春白雪》使用较方便。

☚ 太平乐府   雍熙乐府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琴曲。传说为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唐高宗显庆二年,吕才曾据古曲加以修订。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阳春》列于上卷宫调,《白雪》列于中卷商调,解题称:“《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 霓裳羽衣曲   高山流水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元散曲总集。全名《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元杨朝英选辑。卷一收燕南芝庵《唱论》一篇,及宋、金人所作词(大乐)十段。以下前几卷收散曲小令,后几卷收散曲套数,均以宫调曲牌为序编排。由于此书搜罗资料较为丰富,且在元代散曲集中刊印最早、流传最广,故为后世散曲研究者所重。此书有元刊十卷本与残元刊本(存两卷)两种,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其他刊本有:存于北京图书馆的明抄本九卷;辽宁图书馆保存的明抄残本,仅存六卷;上海图书馆保存的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通行本有:一.《隋庵徐氏丛书》本;二.《散曲丛刊》本;三.《国学基本丛书简编》本与《万有文库》本。本书版本比较复杂,各本收录作家作品数量均有差异。以曲数较多的九卷本而言,书中的作家,除无名氏外,共四十七人。计收小令四百九十二首,套数四十七套。近人隋树森即以九卷本为主,校以元刊十卷本,残元刊本,元、明、清三代曲总集、曲别集、曲谱、词集等,成《新校九卷本阳春白雪》,凡九卷本所无而为他本《阳春白雪》所有的曲子,则作为附录。此书有中华书局1957年版。

☚ 散曲集   太平乐府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南宋赵闻礼编。正集八卷,外集一卷,共收词六百多首。所选词人,大都是南宋词家,较少选北宋词人。在宋人词总集中,最为晚出,故流传不广。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沈辰植等编《历代诗馀》,均未见。道光年间,始为江都秦恩复刻《词学丛书》所收录。钱塘瞿氏清吟阁亦有刊本,同在清道光时。秦刻本于诸家字句押韵不同者,条注于每句之下。至于错误不能强通者,空格以俟考补,较为谨审。清吟阁本则较多釐正,或谓胜于秦本。此编选录词人不以时代先后为序,也不以词作内容排列,所选词人分散各卷中,以词调分卷;每卷中先慢词,后小令。此体例不为后人沿用。《正集》选录以工丽精妙为主,其所自作,编入卷五者四首,卷八者有二首。《外集》则选录张元斡、辛弃疾、刘过等悲壮激昂的爱国词篇。所收词作有不少系不知名词人所作,对辑录宋人散佚词篇颇有价值。《声执》卷下:“此书在宋总集中,颇可宝贵。倘樊榭(厉鹗)得见,其鉴赏推崇必不在《绝妙好词》、《元草堂诗馀》下矣”。是书有秦恩复道光刊本、瞿氏清吟阁本、《粤雅堂丛书》本,又有《宛委别藏》本。

☚ 花庵词选   绝妙好词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五卷。吴淑姬撰。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本,一卷,词四首。周泳先跋云:‘花庵《唐宋词选》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名《阳春白雪》。佳处不减李易安也。’然其书《直斋书录解题》未见著录,知散佚已久。”《全宋词》据以入录,凡三首。

☚ 颐堂词   筠溪词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古代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以音乐来譬喻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语出宋玉《对楚王问》(见《文选》卷四五):“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原是先秦时代楚国的高级乐曲,但因其文化层次较高,艺术把握有一定难度,因而歌唱时和者寥寥无几;不像歌唱较低层次的通俗乐曲《下里》《巴人》那样,一人唱而千人应万人和,二者的效果形成了强烈对比。因此必须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认识,以便促进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这就必须强调艺术的“知音”。后来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受其影响而发挥说:“故圣人量凿而正枘,夫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延路》《阳局》。非歌者拙也,听者异也。”在楚乐曲中,《采菱》《阳阿》,属于仅次于《阳春》《白雪》的高级艺术,而高诱注《淮南子》,以为“《延路》《阳局》,鄙歌曲也”,与《下里》《巴人》同属于通俗流行乐曲之类,文化层次较低。如《阳春》《白雪》《采菱》《阳阿》一类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一般的“鄙人”不能欣赏,因此和者寥寥无几;而当演唱《下里》《巴人》《延路》《阳局》一类流行的鄙歌俗曲时,则人们欢喜若狂,手舞足蹈,和之应之,场面极其热闹。这不是因为《阳春》《白雪》之类作品的艺术不高妙,也不是因为表演者技艺低劣,而是因为“听者”或“读者”受到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的限制,无法成为高雅艺术的“知音”。事实说明,艺术的对象不同,则效果各异。所以不仅是创作者要注意到艺术对象的审美要求,批评者也要研究观众读者的欣赏趣味,才能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高级的艺术,批评家不能因为欣赏者较少而随声附和地加以指责并抛弃,而应加以宣传提倡,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以保证作品艺术水平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和进步。参见“下里巴人”。

☚ 知音   不著一字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原指两支高雅的古曲。传为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所作 (一说为齐国刘涓子所作)。古以《阳春白雪》连称,实为两曲。《白雪》解题称: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澹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用来泛指较为高深的文学艺术作品。

(文)

☚ 朱弦疏越   芙蓉出水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古代琴曲。相传为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所作;一说齐国刘涓子所作,古时常以“阳春白雪”连称,故常被认为是一曲,后世琴谱则分为两曲。唐代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明代朱权《神奇秘谱》列《阳春》于上卷宫调,列《白雪》于中卷商调。在《白雪》解题中称:“《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澹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另说为古代楚国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较高雅的音乐。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被用于借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 大风歌   碣石调幽兰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

 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节奏明朗、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也需要旋律舒展、优美柔和的轻音乐;要有艺术高深、技巧复杂的“阳春白雪”,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爱听能唱的“下里巴人”。(张达《歌曲应当流行》)
下里巴人 原指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乡土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等。语本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就史的面貌而言,我们完全可以把她比做体面的“下里巴人”,只要我们用自己真正的匠心——哲学家的思辨、文学家的文笔、史学家的“冷板凳”去加工,她就会成为摩登的“阳春白雪”。(诚谣《史学的忧思录》)“丘八诗体”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间歌谣传统和古典诗词中“下里巴人”一派的传统,由冯玉祥独创而成为新诗体。(吴奔星等《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我〉》)
阳春白雪 原指春秋战国时楚国的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后泛指不通俗、较高深的文艺作品等。语本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我不否认,电影有雅、俗之分,也不否认影坛上确实存在着只供少数人欣赏的“阳春白雪”之作。(章柏青《影片〈神鞭〉随想》)在六十年代初期,围棋是文化体育中的“阳春白雪”,加上国家正处于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人们已无暇顾及于此。(吕国梁《沪上棋坛旧事·新成棋室训练班》)
  • 上一篇:洗手不干;再作冯妇
  • 下一篇:下马观花;走马观花

“阳春白雪”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 元曲典故 - 可可诗词网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释义】本是歌调名。后来称高雅的音乐及上乘的文艺作品为“阳春白雪”。

【例句】①玉人座上娇如许,低低唱《白雪阳春》。(商衟套曲[双调·风入松])以“白雪阳春”比喻歌姬在席上所唱的歌曲。②一曲《阳春》助清绝,便章台街闲信马,曲江岸误随车,且不如竹窗深闲听雪。(卢挚[中吕·朱履曲]《雪中黎正卿招饮赋此五章命杨氏歌之》之四)“阳春”指高雅的歌曲。③唱《白雪》新声阿娇,万两金一刻春宵。(卢挚[双调·蟾宫曲]《辛亥正月十日游胡仲勉家园》)“白雪”即“阳春白雪”的简称,指歌妓所唱的歌。④佳章软语醒时和,《白雪阳春》醉后歌,簪花饮酒且婆娑。开闷锁,闲看恶风波。(曾瑞[中吕·喜春来]《阅世》)作者以一个阅世颇多的老成人的口吻,宣扬那种醒时诗、醉后歌的与世无涉的生活。这里的“白雪阳春”是指那“和者寡”的高雅的歌调。


典故“阳春白雪”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阳春白雪

典源出处 《文选·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 (he) 者数千人; 其为 《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zhi),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释义用法 有人在楚国国都郢城唱歌,唱《下里》《巴人》时,城中有数千人随之唱和,唱 《阳春》、《白雪》 时只有几十人随之唱和了。说明曲调愈高雅,能应和的人越少。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格调高雅,超凡脱俗的作品或才能; 以“下里巴人”等指通俗平凡的作品或人物; 以“曲高和寡”等指作品或言行不易为人所理解。

用典形式

【巴曲】 唐·杨巨源:“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巴歌】 唐·薛涛:“今日谢庭飞 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白雪】 唐 ·李白:“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唐 ·高适:“高才檀白雪,逸翰怀青霄。”唐 ·刘禹锡:“自吟白雪铨词赋,指示青云惜羽翰。”明 ·浦源:“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阳阿】 宋·范成大:“清江韵新引,清绝胜阳阿。”

【阳春】 唐·骆宾王:“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宋 ·苏轼:“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金 ·刘仲尹:“砌台歌舞阳春后,明月朱扉几断魂?”

【和巴】 明 ·李东阳:“道阻遥思越,辞荒强和巴。”

【和寡】 宋·苏轼:“幼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郢曲】 南朝宋·鲍照:“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唐·权德舆:“徒然一相望,郢曲和应稀。”

【郢雪】 元 ·燕公楠:“且细酌肝泉,酣歌郢雪,风致美无度。”

【郢唱】 唐·刘禹锡:“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

【郢歌】 唐 ·钱起:“才子贫难见,郢歌空复传。”

【思郢】 宋·苏轼:“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容巴】 宋 ·刘筠:“逍遥成雅咏,属和肯容巴。”

【雪唱】 唐 ·孟郊:“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惭巴】 唐·李商隐:“联辞追许谢,和曲本惭巴。”

【歌郢】 清·黄景仁:“贱子工谈 俳,群公任歌郢。”

【歌雪】 宋 ·洪��:“歌雪徘徊,梦云溶曳,欲劝春住。”

【寡和】 唐·李商隐:“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巴人调】 元·陈基:“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

【白雪唱】 唐·武元衡:“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发阳春】 宋·陈与义:“衮衮诸公车马尘,先生孤唱发阳春。”

【阳春才】 唐·李商隐:“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

【和阳春】 唐 ·李白:“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宋 ·张元干:“山屐数陪销暇日,诗篇常许和阳春。”

【郢中儿】 唐·张谓:“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郢中唱】 唐 ·孟郊:“闻君郢中唱,始觉知音难。”清 ·黄景仁:“明朝定发郢中唱,敢以寸铁当雄师。”

【郢中歌】 宋·贺铸:“一听郢中歌,阳春回草木。”

【歌白雪】 唐·岑参:“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一曲阳春】 宋·晏几道:“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白雪阳春】 元·耶律楚材:“白雪阳春寡和音,谁人解听没弦琴。”元 ·卢挚:“想白雪阳春,碧云日暮,别有倚楼处。”

【白雪调高】 唐·武元衡:“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蛾愁。”

【白雪屡传】 明 ·李东阳:“白雪 屡传新调寡,青云半觉旧人非。”

【曲高和寡】 清·黄景仁:“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

【阳春一曲】 唐·岑参:“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阳春白雪】 唐·张祜:“一夜梅花笛里飞,阳春白雪复辉辉。”宋 ·范成大:“阳春白雪雅音希,俚耳冬烘辄笑嗤。”

【阳春和寡】 唐·魏知古:“阳春和已寡,扣寂意徒然。”

【阳春相和】 清·赵执信:“阳春相和一高歌,池上梅花向人落。”

【郢中白雪】 唐·李白:“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宋 ·杨亿:“有客郢中歌白雪,几人天上醉流霞。”

【郢歌白雪】 清·潘其灿:“郢歌白雪谁怜寡,蜀道青天始信难。”

【绕雪追歌】 唐·李商隐:“染筠休伴泪,绕雪莫追歌。”

【唱高和寡】 宋·苏轼:“唱高和自寡,非我谁当亲。”宋·梅尧臣:“唱高仍和寡,公又作长谣。”

【雅曲难和】 唐·骆宾王:“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楚客歌雪】 宋·范成大:“惜无楚客歌成雪,空有萧郎眼似刀。”

【楚雪高张】 明·徐渭:“齐风大国谁其解,楚雪高张听者稀。”

【巴曲和清商】 清·归庄:“杨骆齐名称作者,愧将巴曲和清 商。”

【宋玉歌阳春】 南朝宋 ·吴迈远:“宋玉歌阳春,巴人长叹息。”

【荆人白雪歌】 唐·刘禹锡:“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洛客扶风坞。”

【俚曲无白雪】 金·元好问:“俚曲只知无白雪,遗音谁谓有朱丝。”

【高歌空郢市】 清·赵执信:“高歌空郢市,下客满齐门。”

【篇章欺白雪】 唐·罗隐:“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干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格调高雅,超凡脱俗的作品或人才;以“下里巴人”等指通俗平凡的作品或人物;以“曲高和寡”等指高深的作品或人的言行不为世人理解。张孝详《念奴娇》:“绣衣使者,度郢中绝唱,阳春白雪。”

☚ 阳城拙   阳春绝唱 ☛

阳春白雪

《文选.宋玉&lt;对楚王问&gt;》:“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格调高雅脱俗的作品或人才;以“下里巴人”等指通俗平凡的作品或人物;以“曲高和寡”等指高深的作品或言行不易为人理解。张祜《董家笛》:“一夜梅花笛里飞,阳春白雪复辉辉。”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阳春白雪

阳春雪yánɡchūnbáixuě

━━┃┃ 代指高雅音乐。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折杨》《皇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宋·张野《水龙吟》词:“漫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参见“巴人”条。

☚ 冰弦玉柱   吴丝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音乐名。语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以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文选》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这里陆机用《下里》比喻文章中普通的字句,用《白雪》象征佳句。今泛指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

☚ 阳陵   阴阳易位 ☛

阳春白雪

代称高雅不凡之作。宋辛弃疾《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 “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怪公喜气轩眉。阳春白雪,清唱古今稀。”
○ 曲高和寡

阳春白雪

【出处】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yi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北)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xie)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he)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zhi),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释义】 古代有人在楚国郢都市上唱歌,开始唱《下里》、《巴人》时,随唱的有几千人。再唱《阳阿》、《薤露》,随唱的有几百人。又唱《阳春》、《白雪》,随唱的只有几十人了;当歌者唱出最难的曲调,抑扬婉转、变化奇妙时,随之唱和的只有几个人了。这说明曲子越高雅,随唱人也越少。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气质高雅不俗的人才或言论、作品;以“下里巴人”等指凡俗平庸的人或作品。也用以咏雪等。
【例词】 巴歌 巴曲 白雪 白雪唱 白雪声名 白雪阳春 楚雪歌雪 歌郢 和巴 白雪歌 名高白雪 曲高和寡 雪唱 阳春阳春白雪 阳春歌 郢雪 郢歌 郢唱 郢声 郢中唱 歌阳春 歌白雪 郢中白雪 和阳春阳春才 巴音 巴里和 巴人
【用例】
〔巴歌〕 唐·卢纶《奉和太常王卿》:“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巴里和〕 唐·孟浩然《和张明府登鹿门作》:“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白雪〕 唐·张道符《和主司王起》:“更许下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郄诜荣。”
〔白雪阳春〕 元·耶律楚材《过云中和王正夫韵》:“白雪阳春寡和音,谁人解听没弦琴。”
〔歌白雪〕 唐·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歌郢〕 唐·皎然《答俞校书冬夜》:“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曲高和寡〕 三国魏·阮瑀《筝赋》:“曲高和寡,妙伎难工。”
〔雪唱〕 唐·齐己《谢孙郎中寄示》:“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阳春白雪〕 宋·锦溪《壶中天》:“只爱林泉供笑傲,吟出阳春白雪。”
〔阳春歌〕 唐·鱼玄机《过鄂州》:“白雪楼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
〔郢歌〕 宋·李弥逊《永遇乐》:“两忘一笑,调同今古,谁道郢歌无和。”
〔郢雪〕 唐·李咸用《览文僧卷》:“调高非郢雪,思静碍箕瓢。”
〔郢中白雪〕 唐·许浑《酬副使郑端公见寄》:“郢中白雪惭新唱,涂上青山忆旧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成〉泛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他们的节目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
【提示】与“下里巴人”相对。

阳春白雪

古代楚国的歌曲名,是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音乐。后人用以比喻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欣赏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选》 四五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

(反)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当时楚国较为高级的乐曲,比《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难于掌握。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他演唱《阳春》、《白雪》的时候,国都中聚集在一起跟着唱和的不过数十人。

☚ 羊公一片石   仰箕山之余辉 ☛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

战国时楚国的民歌,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首歌属于~一类。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战国时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其为~,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少数人享有的东西|曲高和寡的“~”。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阳春白雪”,原指高雅乐曲,后用以喻高品位的文艺作品。龚蕚《答邓春圃》:“既承推许,则~,正其时矣,乞赐一读,俾暖郊寒。”

☚ 敷析渊微   文才斐亹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常与“下里巴人”对举。

☚ 雅俗共赏   洋洋洒洒 ☛
各种歌曲

各种歌曲

称颂太平盛世之歌:康歌 康哉之歌 康衢之谣
南北各地的歌曲:楚竹燕歌
没有伴奏的歌曲:谣曲 徒歌
流行歌曲:流唱
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各种时兴小调﹑小曲:时调
民间歌曲:俚曲
古代民间的通俗歌曲:下里巴人 下里巴音 巴人下里
民间歌曲和音乐:村歌社鼓 村箫社鼓
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击辕之歌
响遏行云的歌曲:云歌
高雅优美的乐歌:郢市歌
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 白雪阳春
悲伤的歌:哀歌
悲凉的歌:商歌
不正经的下流歌曲小调:胡歌野调
内容和曲调淫荡的歌曲:艳曲
淫荡的小曲:淫咬
淫邪之声(多指乐曲诗歌):淫哇
颓靡淫荡的歌曲:亡国之音 亡国之声 北鄙之音 郑卫桑间

☚ 歌曲   各种用途的歌曲 ☛

好作品

好作品

佳作 佳构 佳制 佳篇 妙笔珠唾 玉藻 玑贝 雅裁 高咏
诗文佳作:芳音
优秀的作品:良质
优美的诗文作品:锦囊佳制
手中有优美的诗文作品:抱玉握珠 抱玉怀珠
辞藻华丽,言辞优美的文字作品:龙雕凤咀
对人民有益的作品:香花
能为较多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阳阿薤露
上乘的作品:上乘(上乘之作) 高流
名家的作品:大手笔
有名的作品:名作 名笔
有价值的有名的作品:名著
能够留传于后世的作品:传世之作
最好的作品:绝唱 绝笔(堪称~) 绝作麟止
最满意的作品:得意之作 得意之笔
出众的文艺作品:奇葩
评为第一的作品:压卷(压卷之作)
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杰作 鸿篇(鸿篇钜制) 杰构 英作 玉唾
不朽的杰作:丰碑
永不磨灭的作品:不刊之笔
不可更改、永不磨灭的作品:不刊之作
穷其妙旨的作品:入神之作
功力深厚的高水平的作品:力作
呕心之作:龙含凤吐
珍贵的书画作品:锦囊玉轴
绝妙的作品:神品
高妙的文学作品:阳春白雪
精妙绝伦的作品:妙绝
古往今来的绝妙佳作:千古绝唱 千古绝调

☚ 各种作品   不好的作品 ☛

文娱体育的简称

文娱体育的简称

文体
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 下里巴音 巴人下里
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 白雪阳春
古代优秀的、典范的文学作品:古典文学
文学的样式:体裁

另见:语言 艺术 写作 翻译

☚ 文学   书法 ☛

阳春白雪

❶词总集。南宋赵闻礼编。八卷,外集一卷。闻礼字立之,又字粹夫,号钓月。临濮人。著有《钓月轩词》。此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五卷,曰“赵粹夫编,取《草堂诗余》所遗,以及近人之词。”所说不确。此编收有《草堂诗余》已录之周美成、贺方回、苏东坡诸家,不得谓之“所遗”。原书沉湮已久,清初朱彝尊撰《词综》未见此书,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亦未采录及此。道光中秦恩复始得一元钞本,咸丰二年(1853),南海伍氏又据秦刻本重雕,收入《粤雅堂丛书》中。全书所选凡二百余家,宋末江湖派词人之作,多萃于此。书中选词去取谨严,大抵以典雅为宗,绝无猥滥之作,故以“阳春白雪”名书,以示高雅。此书编次,殊无伦次。作家署名,或名或字,即已作亦或称赵闻礼,或称赵立之。更有张冠李戴者。有清嘉庆间《词学丛书》本,清吟阁刊本,景印委婉别藏本,以《丛书集成初编》本通行。
❷一名《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曲总集。元杨朝英选编。前集五卷,后集五卷,补遗一卷。朝英字淡斋,青城(今属山东)人。喜散曲,作品风格豪放。此编为元人散曲第一部选本,与宋赵闻礼所编同名词集无关。除卷首列当时所谓“大乐”十首(即宋金元名家词十首)外,余皆为元人散曲。编辑体例独特,非以作家为目,而以曲牌为目,下缀有关各家作品。突出元人散曲所用之曲调。计收录作者八十余家,小令四百六十三首,套数五十五套。“无论其内容有关一代民情政俗,为难得可贵,即体例之新奇、篇章之壮阔,亦考据家、词曲家寻常所不及料者。”(《弁言》)版本甚多,清藏书家黄丕烈共见八种本,曾精心校订,各附跋记。久欲以前后二集为主,而以重编残本多出者为补集,终未及成。清末徐氏随庵影刊,讹舛甚多。近人任中敏详加校订,编成补遗,刊入《散曲丛刊》,为现存最佳刊本。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古琴曲,传说是春秋时代晋国音乐家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据我国刊行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所载,《阳春》为上卷宫调,《白雪》为中卷商调。题解说: “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古代“阳春白雪”连称,被认为一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琵琶曲,即《阳春古曲》。据《李氏谱》所载,这首乐曲共分十一段,分段标题是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花开,独占鳌头,风摆荷花,玉版参禅,道院琴声,一轮明月,车皋鹤鸣,铁策板声和尾声。《阳春白雪》是一首流传极广的优秀传统琵琶曲。它在流传演变中,经过不断调整编排,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层次更清晰,有了更加鲜明的音乐形象。

☚ 晋北鼓乐   高山流水 ☛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歌曲。由于曲调难度很大,因此,能够演唱的人极少,能相和而歌者也极少。宋玉曾以此为例,指出 “是其曲弥高者,其和弥寡”。后世遂以 “阳春白雪” 比喻那些格调高雅、不易普及的文艺作品或不易为民众所理解的事物。
❷古琴曲。始于周代,属于楚调,世代流传。至唐代,高宗显庆三年 (658),太常寺官吕才将古琴曲加以修订,又将御制 《雪诗》填入琴曲,令下属乐人演唱。复将长孙无忌、许敬宗等人《和雪诗》 十六首亦入曲,作为送声,唱君诗,而和以臣诗。唐亡,其曲辞遂失传。
❸古琴曲。著录于明代朱权所编之琴曲集 《神奇秘谱》,相传为春秋时期晋国乐人师旷 (一说为齐人刘涓子) 所作。后世分为工曲,“阳春” 曲在《神奇秘谱》卷上《太古神品》,“白雪” 曲在卷中 《霞外神品》。据朱氏之解题称 “ 《阳春》 取万物知春,和风澹荡之意”; “《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该琴曲集流传至今,故今日仍得见《阳春》、《白雪》二琴曲之旧貌。

☚ 郑卫之音   房中乐 ☛

阳春白雪

❶词总集。南宋赵闻礼编。八卷,外集一卷。以南宋词家为主,收词600余首。有《词学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宛委别藏》本。
❷散曲总集。全称《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元杨朝英选辑。十卷。入选元作家60余人、计小令492首、套数47套。搜罗丰富,较能反映元散曲真实面貌。有中华书局1957年今人隋树森校订本。

阳春白雪陽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属于较高级的音乐。喻高深典雅的学术。《景岳全书·病家两要说》:“阳春白雪,和者为谁。”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the Spring Snow [a melody of the elite in the State of Chu]—highbrow art and literature; something selected and among the best
❍ 就算你的是“~”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毛泽东选集》821—822)Your work may be as good as“The Spring Snow”,but if for the time being it caters only to the few and the masses are still singing the “Song of the Rustic Poor”,you will get nowhere by simply scolding them instead of trying to raise their level.

阳春白雪yang chu bai xue

white snow in the bright spring—highbrow literature or art

阳春白雪yang chu bai xue

white snow in the bright spring (meaning highbrow literature or art)


《阳春白雪》yang chun bai xue

The Spring and the White Snow→comp.杨朝英 (Yang Chaoying)

阳春白雪

❶Spring Snow
❷highbrow art and literature
现在是“~”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的问题。The question now is to bring about a unity between “Spring Snow” and“the Song of the Rustic Poor”,between higher standards and popularization./~,曲高和寡。A highbrow tune is never popular.or:Highbrow art and literature are caviar to the general public./“~”与“下里巴人”“Spring Snow”and “the Song of the Rustic Poor”

阳春白雪yánɡ chūn bái xuě

原指古代楚国一种艺术性很高而且难度很大的歌曲名。先多指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highbrow art and literature, spring snow, caviare to the general

阳春白雪

楚国歌曲。《阳春》和《白雪》的联称。传唱于公元前3世纪。当时,楚国郢都中会唱这支歌的仅有数十人,可能是宫廷歌曲。后来成为高雅艺术的代名词。《新序·杂事第一》:“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解义】本义是古代高妙的歌曲名称。后泛指高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典故】战国时,一次楚王问宋玉:“你的行为是否有失检点,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你?”宋玉说:“确有许多人对我不满,不过,请容我解释。都城里有一个人,很会唱歌,当他唱楚国民歌《下里》、《巴人》时,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接着他唱稍深一点的《阳阿》、《薤露》时,跟着他唱的不过几百人;当其唱高雅的《阳春》、《白雪》时,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人,尤其是唱到那变化奇妙之处,跟他唱的便只有几个人了。可见,曲调越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这也正是臣不为很多人满意的原因。”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
【用法】用于称赞他人文章、诗词高妙。
【例句】文艺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大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也需要~。
【近义】曲高和寡
【反义】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原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高雅歌曲。后比喻高深的文艺作品。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

阳春白雪yánɡ chūn bái xuě

春秋时楚国高雅歌曲名。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例】与流行乐相比,交响乐好比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反〕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yánɡ chūn bái xuě

【释义】比喻高深的文学或艺术作品。
??(春秋)?? ? ?(楚)?????? ?? ??. ??? ???????? ???. ?? ‘下里巴人(???? ??)’? ???????.
??? ????.
【例句】群众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 ???? ??? ???? ??? ??? ????.
【反义词】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yánɡ chūn bái xuě

阳春、白雪:战国时期楚国的比较高级的歌曲名。多指高深的文学艺术作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属和:跟着唱。)
〔变式〕白雪阳春
〔反义〕下里巴人
〔连用〕曲高和寡

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高级歌曲。
举例 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西游记》第六四回)
反义 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xià lǐ bā rén;yáng chūn bái xuě

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节奏明朗、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也需要旋律舒展、优美柔和的轻音乐;要有艺术高深、技巧复杂的“阳春白雪”,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爱听能唱的“下里巴人”。(张达《歌曲应当流行》)
下里巴人 原指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乡土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等。语本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就史的面貌而言,我们完全可以把她比做体面的“下里巴人”,只要我们用自己真正的匠心——哲学家的思辨、文学家的文笔、史学家的“冷板凳”去加工,她就会成为摩登的“阳春白雪”。(诚谣《史学的忧思录》)“丘八诗体”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间歌谣传统和古典诗词中“下里巴人”一派的传统,由冯玉祥独创而成为新诗体。(吴奔星等《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我〉》)
阳春白雪 原指春秋战国时楚国的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后泛指不通俗、较高深的文艺作品等。语本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我不否认,电影有雅、俗之分,也不否认影坛上确实存在着只供少数人欣赏的“阳春白雪”之作。(章柏青《影片〈神鞭〉随想》)在六十年代初期,围棋是文化体育中的“阳春白雪”,加上国家正处于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人们已无暇顾及于此。(吕国梁《沪上棋坛旧事·新成棋室训练班》)

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

阳春白雪
yang chun bai xue
【下里巴人】 春秋时楚国的通俗民间歌曲。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源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阳春白雪】 春秋时楚国高雅的歌曲。比喻高深的文艺作品。源出同上。
﹝例﹞ 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原为战国时楚国高雅歌曲。泛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例〕《张中行作品集》:“近年来整理古籍,已印和计划印的书很少,其中绝大多数是古色古香,~。”

阳春白雪yángchūn-báixuě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高雅歌曲。后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参见“曲高和寡”。

阳春白雪yánɡ chūn bái xuě

❶ 原指战国时楚国高雅的歌曲《阳春》和《白雪》。
❷ 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也作“白雪阳春”、“郢中白雪”。

阳春白雪yánɡ chūn bái xuě

【解义】 本义是古代高妙的歌曲名称。后泛指高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典故】 战国时,一次楚王问宋玉:“你的行为是否有失检点,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你?”宋玉说:“确有许多人对我不满,不过,请容我解释。都城里有一个人,很会唱歌,当他唱楚国民歌《下里》、《巴人》时,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接着他唱稍深一点的《阳阿》、《薤露》时,跟着他唱的不过几百人;当其唱高雅的《阳春》、《白雪》时,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人,尤其是唱到那变化奇妙之处,跟他唱的便只有几个人了。可见,曲调越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这也正是臣不为很多人满意的原因。”(战国·宋玉《对楚王问》)
【用法】 用于称赞他人文章、诗词高妙。
【例句】 文艺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大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也需要~。
【近义】 曲高和寡
【反义】 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yánɡ chūn bái xuě

《阳春》和《白雪》原都是古代歌曲名。借指高深雅正的艺术。三毛《白手成家》:“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 也作白雪阳春。参见“曲高和寡”(198页)、“下里巴人”(264页)。

阳春白雪yang chun bai xue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楚国的高雅歌曲。后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也作】白雪阳春
【近】曲高和寡
【反】下里巴人
【注意】常与“下里巴人”连用。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yáng chūn bái xuě;qǔ gāo hè guǎ

古代战国时楚国有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当时能欣赏唱和的人很少。比喻水平高雅的文学、艺术、技能及言论等,能够欣赏、掌握的人不多。张汝衡《我喜爱对联》:“正是由于对联形式简单而又有深刻内涵才形成了它强大的生命力,而其他的古文学却基本已进入了专家学者研究的领域,~了。”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yáng chūn bái xuě;xià lǐ bā rén

本指古代战国时楚国的高雅的歌曲和通俗的歌曲。现泛指高雅的和通俗的文学艺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阳春白雪yángchūn-báixuě

战国时楚国的高雅歌曲名。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今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常与“下里巴人”对举。
【例】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春秋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下里巴人”对举。

阳春白雪yángchūn-báixuě

〔并列〕 《阳春》、《白雪》,都是战国时楚地高雅艰深的曲调。后泛指高雅不凡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有时也形容才能出众。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宋·辛弃疾《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清唱古今稀。”杨链《龙膏记》9出:“当年子建应无逊,~谁能并。”
△ 多着重于不被多数人理解或接受。
〖反义〗下里巴人。
也作“白雪阳春”。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即春秋时楚国高雅的歌曲。后泛指高深的、不为大众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