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堂chōng táng舂粮用的木槽。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蓝坞寒先烧,禾堂晚併舂。”自注:“人以木槽为舂禾,谓之舂堂。”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用物部 > 工具 > 舂堂 舂堂 chōngtáng 舂穀物的木槽。《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九引唐·劉恂《嶺表録異》卷上:“廣南有舂堂,以渾木刳為槽,一槽兩邊約十杵,男女間立,以舂稻糧,敲磕槽舷,皆有徧拍,槽聲若鼓,聞於數里。雖思婦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瀏亮也。”唐·許渾《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詩:“藍塢寒先燒,禾堂晚併舂。”自注:“人以木槽舂禾,謂之舂堂。”按:一本作禾堂。 舂堂或称“谷榔”。壮、瑶等族民间习俗。宋《岭外代答》述,广西北部壮族民间, 早晚舂谷穗于屋角的大木槽中, 声如木鱼,运杵成音,旧时流行于金秀一带。也有于每年春节时,妇女2—4人对立于木槽两侧,用木杵舂谷或敲磕槽边,伴随舞步,节拍鲜明。唐《岭表录异》有“正月舂堂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之谚。后民间形成舂堂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