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阅微草堂笔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笔记小说集。清纪昀撰。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云石,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十九年进士,迭官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著有《纪文达公遗集》等。《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包括《滦阳消夏录》(1789),六卷;《如是我闻》(1791),四卷;《槐西杂志》(1792),四卷;《姑妄听之》(1793),四卷;《滦阳续录》(1798),六卷。嘉庆五年(1800),门人盛时彦将五书合刊,冠以此名,风行一时。这二十四卷笔记,共约1100余则。内容颇为广泛,既有妖狐神鬼故事,也有人事见闻、边地风情、诗词文章、名物典故等。其中记有不少民间传说、故事。如《南皮许南金》、《恶鬼技穷》、《交河吏》、《深山奇遇》、《科尔沁达尔汗王一仆》、《唐打猎》、《破寺三僧》、《侠妓》、《两塾师》。此书采用六朝志怪小说的笔法,叙事简约质朴。对于其艺术成就,鲁迅曾指出:“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鬼狐以抒己见,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中国小说史略》)旧有清道光十五年刊本、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本等。今有汪贤度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董刺史雪冤   南皮许南金 ☛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昀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陆续写成《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杂录》五种,嘉庆五年始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共二十四卷。内容多写鬼怪神异故事,间杂考辨,于宋代道学时有排击;有许多封建道德说教。在体裁上极力模仿晋宋笔记小说,尚质黜华,记事简要,有意和《聊斋志异》对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在当时文坛影响很大。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和中华图书馆石印本等。近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 新齐谐   今世说 ☛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清嘉庆五年(1800)北平盛氏望益书屋藏板本《阅微草堂笔记》扉页书影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北平盛氏重刊本《阅微草堂笔记》正文书影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五集二十四卷。题“观弈道人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自号观弈道人、石云等,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成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五年(1800)北平盛氏望益书屋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北平盛氏重刊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清道光十五年(1835)广州财政司刊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华图书馆石印本;民国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1980年天津古籍书店影印石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93年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排印北平盛氏重刊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

纪昀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乾嘉时期学术文化界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读书极多,学问渊博。《阅微草堂笔记》是他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分为《滦阳消夏录》、《滦阳续录》、《槐西杂志》、《如是我闻》、《姑妄听之》五集,近四十万字,共收故事一千二百多则。该书记述的主要是神鬼狐怪故事和社会见闻,都是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书中有许多故事说由于奴婢对主人不忠而遭恶报、贞妇烈女终得善果、天命气数不可违拗、占卜看相神灵奇验等。也有不少故事谈狐说鬼,宣传封建迷信思想,鼓吹天道轮回和因果报应,宣扬封建道德的合理和永恒,使人们在所谓的弃恶向善中放弃和麻醉反抗的意识,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然而,此书也包含了许多借狐鬼隐喻人事,讽刺社会种种丑恶现象的作品。像《游冥府》、《鬼中隐士》、《古寺鬼语》等篇,借鬼魂之见闻揭露官场中贪赃枉法、投机钻营的丑态。而《阎王断狱》、《道士谈命》则通过阎王和狐精之口抨击了一些封建官僚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为官哲学,指出为官者应为民兴利除弊,无功即是过。作者自言“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故书中多借鬼狐言人事因果,以劝善惩恶。由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实录,而这些故事的题材又多来自作者的亲历和作者亲族仆婢等下层人民的讲述,因此书中收录了大量反映明清之际社会阴暗面的作品,其中既有对黑暗腐败的吏治的抨击,也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并对世态人情和迂腐的道学进行了嬉笑怒骂的揭露。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纪昀“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者也,而世人不喻,哓哓然竟以劝惩之佳作誉之。”有好几篇故事记述了道学家顽固维护封建礼教而造成一些青年男女惨死的悲剧。

纪昀三十岁以前致力于考证之学,在后来奉命纂修《四库全书》、校理公私藏书的过程中,更潜心考据,订讹正谬,这也影响到《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高度评价说:“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蔡元培在为《详注〈阅微草堂笔记〉》所写的序中说:“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是也。”可以说,《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文言小说地位上是仅次于《聊斋志异》的作品。

《滦阳消夏录一》第十则

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王正复查处理囚犯,邻村一老妇得转生善处,郑不解。阎王说此老妇由于前生善于抑制利己损人之心,胜过许多饱读诗书的儒士,因而得到善报。郑又说看见一做官的人进来,自称为官之时所到之处仅喝一杯水,无愧于鬼神,阎王说设置官吏就是为民兴利除弊的,在公堂置一木偶,连水也不喝,难道不比你强? 该官又辩解说自己无功亦无罪,阎王说你避嫌畏难,负民负国,无功即是罪。该官锐气顿失。阎王又笑着说,平心而论,你基本上还是一个好官,来生还是可以作官的,遂把此人送去转生了。

《滦阳消夏录三》第十九则

淮镇农妇郭六,颇有姿容。其夫因饥荒乞食于四方,她为供养公婆,当着邻里的面宣称开始卖身,并从此公然与诸荡子游。她把卖身所得资财蓄积起来,并买一女子蓄于家中。三年后,其夫回到家中,夫妇叙寒温毕,即对其夫说:父母都健康安好,现在还给你。又引出所蓄女子说:我身子已不干净,我已为你另娶了一房媳妇,现在也交付给你。说完借口去厨下做饭,自刭而死。县令来验尸后判令不得葬于夫墓,妇不瞑目。公婆哭诉说:她是贞洁的媳妇,儿子不能养父母而让一弱女子奉养,这是谁把她逼上了绝路?这是我家的私事,不用官家来管。公婆说完这番话,亡妇才闭上了眼睛。节孝不能两全,此事恐怕非圣贤不能勘断其是非。

《滦阳消夏录四》第一则

卧虎山人在田白岩家扶乩,一狂生颇为不信。扶乩者突书出一诗,正是该生前日密寄旧妓之作,并言此妓已从良,该生所为乃是窥人闺阁,其罪孽已为冥官所录,所幸此笺未达,回头尚且不晚。该生听后面无人色,一年多便死去了。

《滦阳消夏录四》第二十五则

佃户张天锡,于田野中见一髑髅,戏溺其口中,髑髅忽跃起作人声,天锡慌奔回家,鬼亦随至其家,大骂不已。天锡一病不起,全家人祷告叩问鬼之姓名,才知此鬼竟是死去的高祖母。鬼闻是自家人亦悲不自胜,并言来此乃是为众鬼所迫前来求食。鬼恒苦疾,无故作灾又恐神责,故往往遇事则生衅,以求祭祀。此鬼得祭方去,临别仍言“我口中秽气不可忍,可至原处寻吾骨洗而埋之”。

《槐西杂志二》第四则

张四喜家贫外出做工,于山中遇翁妪,入赘为婿。久而觉其妻为狐,弯弓射中左股,狐女拔矢跃至其前,数其不义,痛哭而去。四喜归后数年病死,无棺以敛,狐女忽自外哭入,言己尚未嫁,故敢前来。其母感而痛骂其子,狐女默不作声。邻妇亦助骂,狐女即嗔骂道:“父母詈儿,无不可者。汝奈何对人之妇,詈人之夫!”愤而遁去。去后于四喜尸旁得白金五两,因得成葬。人皆言此狐非惟形化人,心亦化人矣。

《姑妄听之一》第十八则

河间王仲颖先生,精通经术,行谊方正。夜至后院遇鬼,以幽冥异路之理责之。鬼亦责之,言汝熟读《易经》,一阴一阳,天之道也。人昼出,鬼夜出,因而有幽冥之分。人居无鬼之地,鬼居无人之地,因而人鬼异路。天地间无处无人,亦无处无鬼,但不相干,亦不妨并育。假使鬼白日进入先生室中,先生定要责怪它。现在已是深更,当为鬼出入之时。先生进入鬼地,既不秉烛,也不扬声,令我猝不及防,与先生相遇,实是先生冲撞了鬼,而非鬼冲撞了先生。我避开先生已是尊敬先生了,先生为何还这样责怪我?仲颖先生理屈而返。

《姑妄听之四》第二十二则

仆人王发夜里打猎归来,见一人为二人各牵一臂,东西牵曳,而寂不闻声。于是向空中放一枪,三人惊散。进村方知一妇缢死方苏。妇言因被姑婆冤枉,正呆立树下,有两妇人来劝其自缢,遂缢死。忽觉二妇各牵其一臂,欲以自代。方争夺间,忽闻一声霹雳,二妇惊走,于是得归。后王发夜归,又闻有人哭骂,言坏其事,誓必相杀。王发亦骂之,言尔杀人,我救人,即告于神,我亦理直。于是遂绝。

阅微草堂笔记

笔记。清人纪昀(1724—1805)撰。二十四卷。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记》、《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昀有《纪文达公遣集》已著录。是书为著者晚年力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凡三十八万余字。内容不宥狐鬼神怪。其中不乏暴露黑暗现实的文字,如于直鲁等五省大饥荒的记载,令人不寒而栗。较突出者,著者对宋儒道学家持有微词,直斥其伪善性和两面性。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亦多考据文字,如卷二十一《古铜镜辩》已引起后世考古学家的瞩目。有关不怕鬼的故事、民间技艺的描写亦值得一读。模仿晋宋六朝笔记文风。文字虽质朴淡雅,但议论说教过多,结构松散。然仍不失为继《聊斋志异》之后较重要的笔记小说。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铅印本等。

阅微草堂笔记

322 阅微草堂笔记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纪昀撰,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5种,计24卷。与《聊斋志异》取法途径不同,鲁迅指出:“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但同样录写轶闻,“多借狐鬼的话,以攻击社会”。由于作者学识渊博,文笔畅达,“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写考辨;亦有灼见”,成就向与《聊斋志异》并列,在小说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 聊斋志异   古文观止 ☛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文言笔记小说。清代纪昀撰写。从乾隆五十四年 (1790年)至嘉庆五年 (1801年) 间陆续写成。原分 《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杂录》五种。前三种已分次刊行,嘉庆五年,其门人盛时彦将五书合刊为一,名《阅微草堂笔记五种》。阅微草堂,纪昀斋名。作品记述见闻,错杂考证,常借谈鬼说狐寓劝惩之意,就其基本倾向而言,多宣传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未能超脱出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一些篇章如《田白岩言》、《吴惠叔言》,以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宋儒的虚伪、拘迂;《曹竹虚言》、《鬼避姜三莽》等,从正面描写了人的勇敢,歌颂了不怕鬼的精神。其成就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孤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作者位高望重,长于文笔,书成之后,传布广远,几与 《聊斋志异》峙立。

☚ 东周列国志   狱中杂记 ☛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Yueweicaotangbiji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直肃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阅微草堂笔记》包括 《滦阳消夏录》 6卷, 《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6卷,共24卷,1 000多则笔记小说,是纪昀晚年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内容博杂的笔记志怪小说集,而较多涉及人情世态。作者从有益于劝惩出发,盛谈因果报应,宣扬封建伦理,而其中亦对宋儒空谈性理,考察不情,道学先生们泥古不化,伪言卑行多所讽刺揶揄。在艺术上, 《阅微草堂笔记》叙事简约精微,取法于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发展变化。鲁迅先生评论其书说: “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 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 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是解颐; 间杂考辩,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固非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中国小说史略》

☚ 曹雪芹与《红楼梦》   格萨尔王传 ☛

阅微草堂笔记

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共二十四卷。内容杂博,涉及世态较多,叙述简明质朴,富于理趣。为笔记小说中独具特色之作。有天津古籍书店1980年复印本。

阅微草堂笔记

二十四卷。清纪昀 (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乾隆进士,由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早年讲考证之学,三十岁后以文章名天下,以学识渊博著称。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修官十余年,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广泛而系统地评价了我国的大量古籍,对古籍整理做出了很大贡献。工诗及骈文,著有《纪文达公遗集》和《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作者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包括五种笔记小说,分 《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 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纪昀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关于此书的写作经过和目的,作者在《滦阳消夏录》卷首说:“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可见作者视小说为学问小道,价值所在不过是寓含道德讽劝,所以该书宣扬封建正统道德的说教色彩较浓厚。所记多是鬼怪神异故事,间杂考辨。各篇均不设题,逐条陈述。书中有些故事对道学家的虚伪卑鄙多有揭露讽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鲁迅云:纪昀“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也。”《中国小说史略》)如卷二一条叙一个以道学自诩的塾师,贪图游方僧人的钱财,结果被蜂群螫得头面尽肿,狼狈不堪。卷四一条叙两个道学家在门徒面前大讲其天理人欲之道,背地里却合谋夺取一个寡妇的田产。卷八一条讥刺某翰林表面故作俭素,拒收同乡馈赠,事后却懊丧不已,大骂家奴出气。对当时的社会大事,也间有实录,如书中不止一处追录了明末直鲁等五省的大饥荒,饥民吃尽了草根树皮之后,乃至“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一些肉铺饭店,公然将活生生的人如屠宰牲畜一般肢解出售。作者意旨在于宣扬贞节、报应之类封建道德观念,客观上却描绘出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封建末世人间地狱图。书中还有不少关于各地风物民俗的记载,以及对某些社会弊端的揭露,包括一些地名和物产的考据文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大量谈鬼说怪的故事中,有几则不怕鬼的故事,如 “鬼避姜三莽”、“曹竹虚言”、“南皮许南金”诸条,则透露出人胜鬼怪的积极意识。有几条关于乡里细民言行的记载,如卷十有一条记老翁猎虎,卷十六有一条记老河工推求沉入河底多年的石兽位置,对劳动人民的勇力技艺和聪明才智表示了赞赏。作者学识渊博,交游广泛,此书内容包罗也十分庞杂丰富,上下古今,无所不谈。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反对《聊斋志异》那种描写委婉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笔法,而一味模仿六朝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记事简要而多议论,故该书作为小说,显得述事粗略,人物形象苍白浮泛,在艺术成就上无法望《聊斋志异》项背。但由于书中时有隽思妙语,加之作者的社会地位高,故该书在当时文坛影响亦很大,是清代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有西谛(郑振铎)藏清刊本。清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本。进步书局石印本。会文堂书局详注本。1980年,天津古籍书店据文明书局本复印。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出校订排印本。

《阅微草堂笔记》yue wei cao tang bi ji

Sketches from the Cottage for the Contemplation of Subtleties→comp. 纪昀 (Ji Yu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