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闽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闽越又称“闽粤”。中国古族名。百越的一支。最早见于《史记》。秦汉时分布于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秦以其地置闽中郡。其首领无诸相传是越王勾践的后裔。汉高祖五年(前202)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郡故地,治东冶(今福州)。建元三年(前138)闽越攻东瓯,汉武帝发兵救东瓯,未至,闽越兵退。建元六年(前135),闽越又击南越,汉武帝发兵分道击闽越, 闽越王郢弟馀善杀王以降,汉因立馀善为东越(粤)王,与越繇王并处。元封元年(前110),馀善反抗汉朝统治失败, 部分族人被迫迁入今江淮地区。 闽越古代东南越人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福建省境及浙南、赣东部分地区。其族源由来存有不同看法:越国南迁遗族;土著与外来结合;土著说,等等。很早已从事农业生产,擅长造船航海及习水战,有断发文身之俗。其首领无诸秦时被废为君长,其地划入闽中郡。秦末曾率闽越兵附楚项羽击秦,事后项羽废而不立,后又佐汉击楚,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复立为闽越王,都东治(今福州市)。无诸死后,其子郢继位,势力颇盛,于建元年间(前140—前135)先后围东瓯、击南越,后因武帝出兵干预,郢被族人所杀,汉朝自闽越析出东越,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六年(前111),余善又助南越反汉。武帝平叛后,鉴于“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决定徙其民,虚其地,诏军吏将其部分族人徙处江淮间,后渐与汉人融合。 闽越古族、国名。也作“闽粤”。古越人的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浙江南部及福建北部一带。秦时于其地闽中郡。秦末其首领无诸因反秦有功,于汉高祖五年(前202)被封为闽越王。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分为东越和繇两部。 闽越又称“闽粤”。古代南方民族。百越的一支。始见于《史记》。秦汉时分布于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秦以其地置闽中郡。首领无诸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汉高祖五年 (前202)封无诸为闽越王,治理闽中郡故地,治在东冶(今福建福州市)。后因闽越攻击东瓯和南越,汉武帝发兵分道击闽越,闽越王郢弟馀善杀王以降,汉因立其为和越繇王并处的东越王。元封元年 (前110),因反汉馀善被灭,部分族众被迁到今江淮地区。 闽越古族名。古越人的一支。秦汉时分布在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其王驺氏,相传系越王勾践的后裔。秦代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末闽越首领无诸、摇率众起义,归番君吴芮;后助汉高祖击楚,无诸因功受封闽越王,治东冶(福州);摇为东海王,治东瓯(浙江温州),俗称东瓯王。分为两部。汉武帝初,东瓯遭闽越攻击,内徙附汉。汉封余善为东越王,此后闽越遂称东越。元封元年(前110),余善反汉失败,被杀。东越部分族人被迫内迁,与东瓯民俱处江淮之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