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石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石蚕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石蚕,石奇蛇,白伸筋,白毛岩蚕,飞线蜈蚣。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 Moore.的根茎或全草。多年生草本,高12~23厘米。生于溪边岩石上或树上。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 或鲜用。味甘淡,性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 内服:煎汤,9~15克;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临床应用:治中风口眼斜、瘫痪及气血虚弱、头痛头眩:阴石蕨干全草为末。 每次3克,泡酒服;治风湿性关节酸痛或腰背风湿痛:阴石蕨干全草120克。 浸酒1斤。频服(上出《泉州本草》);治腰肌劳损,关节酸痛:阴石蕨根茎90克。水煎服;治扭伤:阴石蕨鲜根茎去毛,捣烂,敷伤处;治咯血,荨麻疹:阴石蕨根茎9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早晚空腹服(上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肺痈:鲜阴石蕨根茎30~60克。 水煎,调冰糖服;治乳痈:鲜阴石蕨根茎适量,捣烂外敷;治带状疱疹:鲜阴石蕨根茎,捣烂绞汁,调雄黄末少许,搽抹患处(上出《福建中草药》);治风火牙痛,扁桃腺炎:阴石蕨根9~13克。 水煎服(《实用中草药》);治牙龈肿痛:阴石蕨根茎9~15克(鲜者倍用)。 煎汤去渣,同鸡蛋煮服;治横痃:鲜阴石蕨根同白糟或醋糟共杵烂,敷患处(上出《闽东本草》)。 别名:地蚕,甘露子,甘露儿,宝塔菜,土虫草。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的块茎或全草。 多年生草本,生于湿润地或近水边。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四川、浙江等地。 春、秋采集。挖取块茎,洗净,晒干。味甘,性平,无毒。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内服:煎汤,全草15~30克,根30~60克,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临床应用❶ 治风热感冒:草石蚕全草60克,煎水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