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干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干行 长干行唐诗篇名。五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四。原诗共二首,第二首一般认为非李白作。诗用乐府旧题,和古辞相比,篇幅由原来的四句扩展为一首长诗,且内容亦由写女子的劳动情景为写商妇的爱情生活,有很大创造。约开元十四年(726)初到金陵时所作。全篇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写与丈夫结识和恋爱的过程、初婚时的幸福、丈夫经商别离后的痛苦,着重刻画她对远人的思念之情,体现出当时商妇对真挚爱情的热烈追求。该诗感情纯真,语言流丽,风格委婉缠绵,明显受有南朝乐府民歌西曲歌的影响。《唐宋诗醇》评曰:“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曲折,一往情深。”是李白集中的名作,亦为我国古代爱情诗中的佳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等句,描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嬉戏游玩,相处融洽之情状,十分真切生动,是传诵人口之名句,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即由此演化而来。 ☚ 渡荆门送别 静夜思 ☛ 长干行
“长干行”,又作“江风行”或“长江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长干,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渡河南边。“行”,《宋书·乐志》载:“汉魏之世,歌咏杂兴,而诗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谣,曰吟,曰咏,曰怨,曰叹,皆诗人六义之余也。”由此可知,“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这首歌辞描写一位女子思念外出经商的丈夫,从而引起天真可笑的猜疑,表现对丈夫的一片痴情。 开头四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写,前两句“婿贫如珠玉,婿富如埃尘”,写女子对贫富的态度。她不嫌贫爱富,反而是爱贫嫌富,表现出难能可贵、纯真高尚的爱情。后两句“贫时不忘旧,富贵多宠新”,是女子猜想夫婿贫富时的态度。这与以后产生更可笑的猜疑一脉相承。 “妾本富家女”至“发去悔不已”十句,回忆婚后对夫婿的体贴、关怀和后悔。“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惠好”,柔顺欢爱的意思。有的版本将“惠好”作“念汝”。“一何深”,多么深沉。这两句是回忆婚后对夫婿温柔体贴,连二门都不曾出去过。“妾有绣衣裳,葳蕤金缕光。念君贫且贱,易此从远方。”“葳蕤”,这里是众多的意思。这四句是说,女子有件贵重的绣花衣裳,绣着很多闪闪发光的金线。顾念夫婿家境贫贱,外出经商资金匮乏,就把它变换了寄到夫婿经商的远方去了。女子对夫婿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远方三千里,发去悔不已。”这个善良而又善于猜疑的女子,寄出去后又后悔得不得了。二重性的性格,更显得真实。 “日暮情更来”到结束共十句,进一步写这位女子思念之情深,疑虑之可笑,活脱脱地描绘了一个痴情可笑而又可爱的女子形象。她虽然后悔不已,但“日暮情更来,空望去时水。”情深依旧,甚至更切;远望去时水,空留惆帐情。“孟夏麦始秀,江上多南风。商贾归欲尽,君今尚巴东。”这四句的意思是:当初夏小麦刚开始吐穗扬花的时候,江上大多吹拂着凉爽的南风。同行的商贩差不多都回家了,夫婿却还留在湖北西部的巴东。女子仍然是思夫情深,盼归心切! 因为夫婿留在巴东不归,所以她就联想到“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从而进一步断定“常恐游此山,果然不知还! ”巫山和神女都被这位女子异化了。她担心夫婿到巫山被美丽的神女迷住了,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种妒忌猜疑的心理,虽然显得幼稚可笑,但是读者不但会谅解她,而且还会感到她痴情的可笑、可爱。 长干行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澦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生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长干,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本篇是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题材的诗。 诗中的长干,是一个特殊的生活环境,那里漕运方便,居民多从事商业。而在古代商人与市民中,封建礼教的控制力量是比较薄弱的。诗中女主人公生长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生活环境,而诗中男子穿开裆裤时便是她的朋友,青梅竹马式的童年生活,便成为日后爱情的坚实基础,这和封建时代最常见的先结婚后恋爱,或根本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男女主人公婚后“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以及别后的深切相思,都表现了真诚平等的相爱和对爱情幸福的热烈向往。这种爱情多少带有一点脱离封建礼教的解放色彩。 本篇以第一称的口吻写女子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怀念。全诗用年龄序数法和四季相思的格调,巧妙地把一些生活情景——弄青梅(即抛子儿)、骑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初婚羞涩的情景,婚后热恋的情景,经商过峡的惊险情景,以及别后相思的情景等等,联缀成完整的艺术整体。表现出女主人公温柔细腻、缠绵婉转的思想感情。具有很浓厚的民歌风味,与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十分协调的。 这首民歌风的诗作还创造了两个成语:“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 长干行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渺渺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注释】 [长干行] 长干,古建康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见本书卷三韩翃《送丹阳刘太真》注。乐府杂曲歌辞。《竹庄诗话》卷五“长干行”:“山谷云:太白集中《长干行》二篇,‘妾发初覆额’,真太白作也。‘忆妾深闺里’,李益尚书作也,所谓痴妒尚书李十郎者也。词意亦清丽可喜,乱之太白诗中,亦不甚远。大儒曾子固刋定亦不能别也。太白豪放,人中凤凰麒麟,譬如生富贵人,虽醉梦暝暗啽呓中作无义语,终不作寒乞声耳。”《全唐诗》卷二八三注:“黄鲁直云:‘李白集中《长干行》二篇,其后篇乃李益所作。’胡震亨从之,增入益集。” [烟尘] 犹风尘。借指旅途辛劳。 [沙头] 即长风沙。《江南通志》卷三四:“长风沙,在府东六十里,即李白《长干行》内所指也,亦名长风城。齐吴子阳与豫州刺史战于此,宋周湛充江淮制置使,谓长风沙最险者,石牌湾凿河十里,避之。” [巴陵] 唐时岳州治所在巴陵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岳州”:“本巴丘地,古三苗国也。《史记》‘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春秋及战国时属楚,秦属长沙郡,吴于此置巴陵县,宋文帝又立为巴陵郡,梁元帝改为巴州,隋开皇九年改为岳州,大业三年为罗州,武德六年复为岳州。”“巴陵县,本汉下隽县之巴丘地也。下隽属长沙郡,故城在今蒲圻县界。吴初巴丘置大屯戍,使鲁肃守之后,改为巴陵县,自晋以后,遂因之……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扬子] 即指扬子江。长江在今仪征、扬州一带,古称“扬子江”,也写作“杨子江”。因扬子津而得名。 《旧唐书》卷四〇《地理志》:“扬子,永淳元年分江都县置。”《大清一统志》卷六七:“扬子废县,在仪征县东南,汉广陵、江都二地。隋末杜伏威尝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年,析置扬子县,属扬州。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五代时南唐改为永贞县。” [湘潭] 湘潭,唐属江南西道。《元和郡县图志》卷三〇“潭州”:“湘潭县,本汉湘南县地。吴分立衡阳县,晋惠帝更名衡山,历代并属衡阳郡,隋改属潭州。天宝八年,改名湘潭。”《旧唐书》卷四〇《地理志》:“湘潭,后汉湘南县,地属长沙郡。吴分湘南,立衡阳县,属衡阳郡。隋废郡县,属潭州。天宝八年,移治于洛口,因改为湘潭县。” [渺渺] 幽远貌;悠远貌。《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尹知章注:“渺渺,微远貌。” [浮云骢] 《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隋庾抱《骢马》:“枥上浮云骢,本出吴门中。发迹来东道,长鸣起北风。回鞍拂柱白,赭汗类尘红。灭没徒留影,无因图汉宫。”李白《效古二首》之一:“归时日已晚,蹀躞浮云骢。” 高适《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兰渚] 渚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太平寰宇记》卷九六:“兰亭,在县西南二十七里,《舆地志》云:‘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所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江南通志》卷四五:“兰亭,《水经注》:浙江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太平寰宇记》:在山阴县西南二十七里。《舆地志》云: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所谓曲水之胜境”。曹植《应诏》:“朝发鸾台,夕宿兰渚”。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之一:“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俯仰慷慨,优游容与。” [鸳鸯] 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繁殖,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崔豹《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因此用之比喻夫妻。曹植《豫章行二首》其二:“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杜甫《晩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高城秋自落,杂树晩相迷。座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 [翡翠] 鸟名。嘴长而直,生活在水边,吃鱼虾之类。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做装饰品。《逸周书·王会》:“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王逸注:“雄曰翡,雌曰翠。”洪兴祖补注:“翡,赤羽雀;翠,青羽雀。《异物志》云:翠鸟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左思《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 [颜色] 颜容。崔护《题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评论】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山谷云:“太白集中《长干行》二篇,‘妾发初覆额’,真太白作也。‘忆妾深闺里’,李益尚书作也,所谓‘痴妒尚书李十郎’者也;词意亦清丽可喜,乱之太白诗中,亦不甚远。大儒曾子固刊定,亦不能别也。” 《艇斋诗话》:山谷尝辨《李太白集》中所载二诗云“妾发初覆额”是李白作,后“忆昔深闺里”一篇是李益诗。山谷虽能辨其非太白诗,而不知其为张潮作也。《玉台新咏》亦作张潮作。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四:设色缀词,宛然太白。 长干行
《长干行》,乐府《杂曲歌辞》名。长干,里名,即今南京市,靠近长江。古辞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情况。本诗系沿用乐府旧题,歌咏新事之作。诗中写一位女子幼时就与一个男孩相识、亲昵,及长成婚,以及成婚后丈夫外出别离,所产生的牵挂、相思之情。 全诗按照时间先后的自然顺序,用女子的口吻述说了从爱恋、结婚,以及婚后别离、相思的全部经过,生动地抒发了深切而真挚的思想感情。 开头“妾发初复额”六句,思妇自叙少小垂髫之时,与同里骑竹马的情人就在一起作“绕床弄青梅”之戏,嬉戏开心,亲昵异常。童心赤诚,相互之间情投意恰,从无嫌疑猜忌。这说明他们从小在相互接触当中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之状,谓之“青梅竹马”,就是从此而来。既然从小彼此相爱,所以“十四为君妇”以下四句,接着写二人结婚,以及初婚时的情况。“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两句,具体、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她初婚时害羞害臊之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妇生活的延续,逐渐扫去了害羞害臊之状。“十五始展眉”以下四句,写婚后情好意笃,表明即使化为灰尘,也永不分离的深厚恩爱之情。这里又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常存抱柱信”句,据《庄子·盗跖》篇载:有一个名叫尾生的人,与一个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未来,大水忽至,尾生为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着桥柱被水淹死。引用这则故实,用以表明对丈夫的恩爱忠贞不渝,誓死不变。“岂上望夫台”,望夫台,在忠州(今四川忠县)南。相传古代有个人久出不归,他的妻子天天登台远远眺望。引用这个典故,且用一个“岂”字,以表明她与丈夫要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感情之深,恩爱之厚,当不言而喻。可是,往往事不如人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担心的事终于到来。“十六君远行”以下四句,写丈夫远行,夫妻别离。这里既点明了丈夫远行的去处、时间和地点,又写出了对丈夫牵肠挂肚,放心不下。“瞿塘滟滪堆”,是丈夫去的路线。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奉节县东。滟滪堆,在奉节县西南瞿塘峡口的江心。此堆冬天出水二十余丈,夏天没入水中,行船很容易触礁。“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既写出了对丈夫渡过滟滪堆的担心,又写出了猿声哀啼的悲凉气氛,这与她内心的凄楚忧伤,融为一体。“门前旧行迹”以下八句,写久别伤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两句,是说门前丈夫离家远行的足迹,如今长满了绿苔,以说明离别之久。并通过落叶、秋风、蝴蝶色变等景物的描绘,写出了深秋萧瑟凄凉,令人触目伤怀的景象,特别是眼前看到变黄了的蝴蝶“双飞西园草”,更衬托出她那孤独忧伤之情。“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两句,紧接前面所写景物,直言不讳地说出感物伤怀,因相思之愁,使她变得憔悴衰老。这就进而揭示了写景写物,正是为了抒发忧伤之情的真谛。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基于思念之深,所以“早晚下三巴”以下四句,写寄希望于丈夫的归音,以便前去迎接。“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两句,是说丈夫迟早都会从三巴(古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北部,巴江流经其间,入长江)下江归来,归前先写信告诉家里。这完全是希冀之语。承此希冀,接着便写思妇亲自相迎。“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不道远”,是说不说远,亦即不嫌远。“长风沙”,在今安徽宁县东长江边上。陆游《入蜀记》说:“李白《长干行》云:‘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盖自金陵(南京)至长风沙七百里,而来迎其夫,甚言其不惮远也。”她不惜迢迢七百之遥,跋山涉水,尽千辛万苦去迎接丈夫,这就把盼夫早归的夫妇恩爱之情推向极至。本诗通过她与丈夫儿时相识、相爱,尔后美满成婚,再后夫妇别离,以及别后思念之情的叙述,写出了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充分表达了这对夫妇深厚真挚、纯洁无瑕的恩爱之情。全诗只有三十句,一百五十字,却写进如此多的内容,写得又如此生动细腻,不能不令人惊叹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驾驭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 层次清晰、有条不紊,丝丝为扣是本诗组织结构上的特色。王文濡在《历代诗评注读本》中说:“依次叙来,一线贯串,儿女情怀,历历如绘。”正说明了这一特色。不仅如此,作者还把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叙事清晰,写景真切,抒情深邃,熔事、景、情于一炉,浑然一体,自然有致。另外巧用比喻,使事用典以抒深情,贴切自然,运用自如,不见斧凿痕迹,大大加深了抒情的艺术效果。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一千首之多,古诗、乐府、古近体诗都有所作,其诗风格以豪放飘逸著称。正如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所说:“太白落想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舒卷,从风变灭。”《长干行》一诗,采用乐府歌行体来写,较之古近体诗,操笔比较自由,不受格调、声律的约束,写起来能尽兴之所至。正象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唯歌行大小短长,错综开阖,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白自己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里评价韦良宰的诗时也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既是他评诗的标准,也是他力求付诸创作实践的很好说明,本诗正体现出这种不加雕饰,朴实自然的风格。 长干行李白 妾发初覆额①,折花门前剧②。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③。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④。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⑤。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⑥,愿同尘与灰⑦。常存抱柱信⑧,岂上望夫台⑨。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⑩。五月不可触(11),猿声天上哀(12)。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13)。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黄(14),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15),坐愁红颜老(16)。早晚下三巴(17),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18),直至长风沙(19)。 【解题】 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初过金陵时。乐府古辞有《长干曲》,仅四句,李白衍为长篇。长干:古建康(今江苏南京)里巷名。大长干巷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小长干巷在今南京凤凰台南,巷西达长江。诗以长干里女子口吻,描写对丈夫的感情。从儿童时的两小无猜,到初嫁时的羞涩之态;从婚后的幸福亲热,到丈夫远行后的深切思念;感情真挚动人。可见诗人擅长于妇女心灵世界的描绘。写商妇的离愁别恨,显然受到六朝乐府西曲歌之影响。 【注释】 ①妾: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初覆额:才遮住额头,指头发尚短。②剧(ju):游戏。③二句写童年男女两小无猜相伴嬉戏之状,生动形象,后人概括为成语“青梅竹马”。竹马:古代儿童玩耍,常把竹竿骑在胯下当马骑。床:古代坐具。弄:玩。④此句谓当时两人都很年幼,天真烂漫,不避嫌疑。古代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七岁以上,授受不亲,以避嫌疑。⑤未尝:一作“未曾”,又一作“尚不”。⑥展眉:开眉;谓略懂世事,感情展露于眉间。⑦此句谓愿同生死。尘与灰原是同类,本易凝合,比喻夫妇永远粘合不分,亦即古诗“以胶投漆中”之意。⑧抱柱信:典出《庄子· 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人即以此称坚守信约。⑨岂:一作“耻”。望夫台:即望夫山。古代传说,夫久出不归,妻每天上山眺望,化为石头,因称之为望夫石,山亦被称为望夫山或望夫台。此盖以石形想象成说。望夫山有多处。《水经注· 江水》及《舆地纪胜· 江州》记载在今江西德安西北十五里,王琦注引苏辙说则在忠州(今四川忠县)南数十里。⑩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附近。滟滪(yan yu)堆:亦作“淫预堆”,在四川奉节东五公里,是瞿塘峡口突起于江中的大礁石。附近水流湍急,乃旧时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古乐府《淫预歌》:“滟滪大如襆(fu),瞿塘不可触。” (11)阴历五月,江水上涨,滟滪堆被水淹没,船只不易辨识,容易触礁致祸,故称“五月不可触”。(12)猿声:一作“猿鸣”。三峡多猿,啼声哀切。古歌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天上:形容峡中山高,如在天上。以上四句写丈夫西上巴蜀,江行艰险,表现女子对丈夫安危的深切关怀。(13)二句谓丈夫久出不归,门前的旧时足迹已长满青苔。迟:一作“旧”,是。行迹:足迹。(14)胡蝶黄:一作“胡蝶来”。明杨慎谓秋天黄色胡蝶最多,并引李白此句以为深中物理。按六朝至唐代诗中写黄蝶者甚多,如梁简文帝《春情》诗:“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唐张谓《别韦郎中》诗:“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15)感此:因胡蝶双飞而引起感触。(16)坐:遂,顿,遽。(17)早晚:疑问词,犹今言多早晚、什么时候。下三巴:从三巴下来。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相当于今四川东部地区。(18)不道远:不顾远,不嫌远。(19)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市长江边。陆游《入蜀记》卷三谓自金陵(今江苏南京)至长风沙有七百里。 长干行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唐时商人妇与丈夫之间早年的相恋及婚后的离别相思之情。以层层铺叙的手法,通过对女主人公一生中典型生活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其鲜明个性特征,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地塑造出生活于中世纪,出身于市民阶层中的妇女的典型形象。表现了她们爱情的欢乐、离别的痛苦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与渴望。 首六句通过回忆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少妇与其丈夫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甜蜜相处。同居于长干里的这对小夫妻,她们自童年起就是感情无间的小伙伴,诗人用她们童年时代在一起进行的有趣的游戏,生动地表现出她们夫妻之间自幼性格融洽、感情亲昵的情景,她们在自己家门外、水井边,折花为戏,以竹代马、互相追逐嬉戏,没有争吵的苦恼,只有友谊的欢乐,这正是她们夫妻爱情的基础,也是女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前提。诗人所摘取的女主人公早年的生活花絮,抓住了儿童生活的特点,显得生动活泼,真实可爱,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刻画了女主人公婚后生活中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活动。尽管女主人公与其丈夫是“青梅竹马”、“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但那不过是一种纯洁的友情,婚姻的结合才使她们的这种友情升华为更高的爱情关系,女主人公忠贞不二的爱情观,也是在这种关系的建立之后逐渐形成的。“羞颜未开”、“千唤不回”真实地再现出封建时代女子初婚时的羞涩情景,笔触细腻,景象逼真。在变友情为爱情的突变期,女主人公还来不及考虑到有关爱情的其它方面的问题,对于爱情的坚贞不渝是在相互更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愿同尘与灰”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表白,也是她在较长期的爱情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崇高爱情观,在誓相白头偕老的炽热感情冲击下,她所体验到的爱情生活一直是幸福的、欢乐的。还不会想象到生活也会给爱情带来痛苦。诗人通过“岂上望夫台”一句,不露痕迹地将女主人公由欢乐引向痛苦,从而揭示出女主人公另一种更深刻的感情变化。 “十六君远行”六句,写出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别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仅出于要长期忍受离别独处的孤寂生活,同时也包含着女主人公对于丈夫旅途遭遇险阻的无限担忧。盛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商业往来已经非常繁荣,这种商业繁荣给新兴起的市民阶层开拓了新的生活途径,但在这条途径上也充满了艰难危险。女主人公望着那浩渺的江水,不禁想到暗礁遍布的长江三峡,似乎看到了滟滪堆的险不可触,听到了哀猿的裂空悲鸣,自己的丈夫能够顺利地越过那可怕的天险,平安地回到自己身边来吗? 这种恐惧和担忧,驱使她经常来到与丈夫相别的旧地,直到丈夫临行时因徘徊不愿去而留下的足迹都布满了青苔,她仍站在那里,向着远处的江面凝望,充满了忧虑,充满了期待。 “苔深不能扫”以下六句,写女主人公对于久别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远出经商的丈夫,由夏到秋,一去无音,暂别成了久别,相爱变作相思。长时期的孤栖独处,相思之情越来越深。特别是秋风乍临之际,蝴蝶满园,双飞双栖,更是令她遇景生情,触目惊心,无知的蝴蝶,尚能厮守共处,比翼同飞,而自己却与丈夫远隔两地,长久分离,怎不令她情感心伤。长期的相思化作无限的悲愁,致使红颜渐衰,人也因此变得苍老,仍然不见丈夫归来团聚,这正是一个对爱情有着炽烈感情,渴望幸福美满的共同生活的年轻妇女最不堪忍受的痛苦。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物变化,用比兴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因久别丈夫而引起的相思痛苦之深。 最后四句写女主人公对丈夫早日归来的热切渴望和期待。孤独和寂寞、离别与相思所带来的无穷愁苦,并没有使女主人公因此变得消极绝望,相反,她却更热切专一地在盼望着丈夫的早日归来,并殷勤寄语远方的丈夫:归来时一定要先捎信告知家中,我要一直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去迎接你。在这家常平淡的话语之中,寄寓着女主人公对于丈夫强烈的爱恋,无限的深情,远道相迎的行动,正是这种爱情力量的自然流露。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离别痛苦的煎熬之后,女主人公对于丈夫的爱情更加纯真专一,也更加强烈了。 这是一首杰出的爱情叙事诗。诗人通过一系列生活环境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温柔的性格,细腻的感情,塑造出一个具有忠贞不移爱情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节曲折多变,叙述委婉,行文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乐府诗的特色。《唐宋诗醇》 曾评此诗说:“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中流出,萦回曲折,一往情深。”揭示出了这首诗在描写生活情节、深化人物感情方面的特点。 长干行 题解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①。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②。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③。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④。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⑤。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⑥。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⑦。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⑧。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⑨。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⑩。 注释 ①初覆额:旧时女子十五及笄前不束发。剧:游戏。 ②床:指庭院里的辘轳架,汲水用具。 ③回:转身答应。 ④展眉:眉目开展,指不再害羞。尘与灰:喻相爱之深,愿同化为尘与灰,即共生死。 ⑤抱柱信:古代传说尾生和情人约在桥下相会,女子迟迟未来,大水忽至,尾生坚守信不去,抱着桥柱,被水淹死。望夫台,即望夫山。传说古代有一女子,因思念离家已久的丈夫而天天上山眺望,最终变成一块石头,但还保持着原来的形象。后人就称其石为望夫石,其山即望夫山。 ⑥滟滪堆:亦称滟滪滩,俗称燕窝石,在瞿塘峡口,为长江江心突起的巨石,现已炸除。 ⑦五月二句:设想丈夫在远行中既有风波之险,又有行旅之苦。 ⑧迟:逗留,等待。迹,脚印。生绿苔:表时间之久。 ⑨下三巴:由三巴顺流东下,意即由蜀返吴。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总称,相当于今四川东部。这里泛指蜀中。 ⑩不道远:不说远,就是不辞远的意思。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五十里的江边。 赏读 开始六句是女子回忆童年时与丈夫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是写婚前的美好交往。“十四为君妇”以下四句回忆初婚情景。“十五”以下四句写夫妇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女子与丈夫誓同生死,衷情不变。“十六”以下四句,写丈夫外出经商,旅途险恶,女子因而担惊受怕。“门前”以下八句写女子因怀念丈夫而倍受忧愁的煎熬。最后两句是对丈夫的叮嘱,嘱咐丈夫回来时先捎信来,她愿意到七八百里外的长风沙去迎接。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满怀热烈真挚的爱情的少妇形象。少妇从少年的交往回忆起,到初婚的羞涩,再到婚后感情的不断加浓加深,再到丈夫远行自己孤苦的心理,并且由眼前的心情,又说到愿望和理想,使女子对丈夫的爱恋显得浓厚绵长。 这首诗描绘了商人妇各个生活阶段,展示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感情抒发缠绵婉转,步步深入。 长干行诗篇名。唐李白作。其中有“同居长干里”诗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