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北平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北平原中国第2大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南部及华东地区北部,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西靠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到渤海和黄海岸,北起燕山,西南临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接,主要由黄淮海滦4条河流冲积而成。在约114°~121°E,约32°~40°N之间,南北长约900km,东西宽约200~600km,总面积约30万km2。一般海拔10~100m,多在海拔50m以下。黄淮平原年均温14~15℃,京津年均温11~12℃。多数地区7月均温26~28℃;黄淮1月均温0℃左右,京津1月均温-5~-4℃。华北平原一般年降水量500~1000m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华北平原 044 华北平原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华北地区,西起太行山、伏牛山,东至渤海、黄海之滨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南至桐柏山、大别山和苏皖北部。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多在海拔50米以下。黄河横贯中部,将平原分为两部分。北部叫海河平原或黄海平原,南部称黄淮平原。耕作业历史悠久,是小麦、棉花产区。石油蕴藏丰富,有许多大型油田。有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城市。铁路、公路、航运发达,交通方便。 ☚ 东北平原 河套平原 ☛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Huabei pingyuan我国三大平原之一。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倚燕山,南至淮河附近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地跨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五省市,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海河及淮河等河流冲积而成,所以又称为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地势坦荡,海拔高度多在50米以下,自西、西南向东、东北倾斜,并依次分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低地三个景观带,它们从山麓向海,大体呈半环状分布。大约在距今1.3亿年前,我国发生过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这一运动使河北西部、北部隆起成山,东部沉降为海湾。在华北地区西升东降的同时,从北部、西部山地和高原上流出的滦河、海河、黄河等河流,把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泥沙,堆积在山前,形成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冲积扇。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这些冲积扇彼此连接起来,然后又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由于它是由许多河流的冲积扇连接而成的,所以在冲积扇之间形成了很多低洼地。在塑造华北平原的过程中,黄河挟带的泥沙最多,所形成的冲积扇也最高大,成为海河与淮河的分水岭。黄河以北叫海河平原,黄河以南则称为黄淮平原。黄河冲积扇的北面是海河低洼地分布中心,著名的白洋淀即位于此;黄河冲积扇的南缘是黄淮平原低洼地分布中心,洪泽湖等湖泊就分布在此;黄河冲积扇与山东丘陵交界处是黄淮平原的另一低洼地中心,有微山湖、东平湖等湖泊分布。低洼地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往往造成分布较广的盐碱土。华北平原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井灌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小麦、棉花产区。此外,华北平原地区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 辽河平原 黄淮平原 ☛ 华北平原又称“千里中原”。中国第二大平原。西起太行山,东到海滨,北依燕山,南至淮河。跨冀、鲁、豫等省和京、津两市,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北部为海河平原,南部称黄淮平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所形成的冲积扇也最大,地势较高,向东突出,横贯在平原的中部,成了海平原与黄淮平原的分界线。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夏季气温高而且多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盛产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烟草等。京津地区、淮河流域、济宁、菏泽一带洼地,水稻种植普遍。渤海和黄海沿岸,盛产海盐。 华北平原亦称“黄淮海平原”。中国第二大平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西起太行山东麓, 东到山东丘陵和黄海、渤海之滨、北依燕山,南到淮河附近,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接,跨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和北京、天津两市。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是小麦、杂粮和棉花的主要产区。 华北平原hua bei ping yuanNorth China Pla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