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乐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乐宫cháng lè gōng汉代宫室名,秦时所建,汉代又增修之;泛指皇宫宫室。《三辅黄图》卷二:“长乐宫,本秦之兴庆宫也。高皇帝始居栎阳,七年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长乐宫有鸿台,有临华殿,有温室殿。有长定、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 长乐宫西汉宫殿群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郊,周围二十里,为汉初君主群臣朝会之处,后为太后居所。 ☚ 昭阳宫 华清宫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長樂宫 長樂宫 chánglègōng 省稱“長樂”。漢代宫名。在今陝西長安縣西北。本秦興樂宫,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重加擴建,七年,宫成,改爲長樂宫。宫内有鴻臺,有臨華、温室、長秋、永壽、永寧等殿。是年,漢高祖由櫟陽遷都長安居此。自惠帝後,皇帝移住未央宫,長樂宫專供太后居住,稱東宫或東朝,至王莽時,改爲長樂室。至唐尚存,天寳後廢。《漢書·高帝紀》:“五年,治長樂宫,七年宫成。”《文選·班固〈西都賦〉》“神仙長年”李善注:“長樂宫有神仙殿。”唐·李頻《樂游苑春望》詩:“未央樹色春中見,長樂鐘聲月下聞。” 长乐宫 长乐宫汉京长安城主要宫殿群之一。位于城东南角,故又有“东宫”之称。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阁老门村。高祖刘邦曾在此“视朝”,后为皇太后居住之所。汉代许多重大事件都与此宫有关。实测其形状为不规则长方形,周长10公里,合汉23里多,面积约6平方公里,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6。 ☚ 甘泉宫 建章宫 ☛ 长乐宫 长乐宫汉京长安城主要宫殿群之一。位于城东南角,故又有“东宫”之称。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阁老门村。高祖刘邦曾在此“视朝”,后为皇太后居住之所。汉代许多重大事件都与此宫有关。实测其形状为不规则长方形,周长10公里,合汉23里多,面积约6平方公里,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6。 ☚ 甘泉宫 建章宫 ☛ 长乐宫 长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62年),始就秦的兴乐宫故址修建长乐宫,二年后落成,并搬到长乐宫居住临朝。“长乐宫周延二十余里,有殿十四”(《关中记》),总体布局较为严整。中轴线上主要宫殿有前殿、临华殿、大厦殿,其余各殿分布左右,殿屋正常朝南,排列疏朗,东部有池和鸿台 (为汉高祖射飞鸿之台)。长乐宫实属一座典型的宫城。 ☚ 未央宫 魏晋南北朝宫殿 ☛ 长乐宫 长乐宫汉代长安城中的大型宫殿。位于长安城东南部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约8里处)。秦始皇时建兴乐宫 (一说秦昭王时建),汉高帝五年 (前202) 重建,成长乐宫。《长安志》 引 《关中记》 云:“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周回二十余里,有殿十四。” 长乐宫的主体建筑前殿 “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杼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 《三辅黄图》卷2) 前殿四周有墙垣,庭院广阔,是举行朝仪的地方。庭两边有重约万石的巨钟。前殿的正殿两端分布有大小相同的东厢和西厢,东厢经常被用于商讨和决策军机大事,相比之下,西厢则是清静闲宴之地,故西厢也称“西清”。前殿西侧有长信宫和长秋殿、永寿殿、永昌殿。前殿北面有大厦、临华、宣德、通光、高明、建始、广阳、神仙、椒房和长亭诸殿。长乐宫中还有温室、钟室、月室等。其中长信宫是太后所居的宫殿; 椒房殿为高祖以长乐宫为皇宫时皇后的宫殿; 大厦殿应是长乐宫中较为重要的宫殿,汉初将秦阿房宫的12尊铜人移至该殿前。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在兴乐宫中建造了高40丈的鸿台,长乐宫建成后,鸿台仍为宫中的最高建筑。汉惠帝四年 (前191),鸿台因火灾被毁。长安城中出土的飞鸿“延年” 图像和文字结合的瓦当,即为鸿台建筑遗物。长乐宫中还有鱼池、酒池和池边的肉炙树。汉武帝泛舟于酒池之中,又制作了巨大的铁杯,饮者只能低头引首于铁杯之中喝酒,形状颇似牛饮,此即“上观牛饮” 的传说。《三辅黄图》记载,“高皇帝始居栎阳,七年 (前200年) 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长乐宫成为汉高帝的正宫。汉惠帝以后,皇帝移居未央宫,长乐宫成为太后居处,即所谓 “人主居未央,长乐奉母后”。因长乐宫位于未央宫之东,故又称“东宫”或“东朝”。终西汉一代,长乐宫亦常常成为左右政局的中心。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皇帝频繁往来于长乐宫,由太后定夺大事。武帝为田蚡囚禁灌夫之事,还要 “东朝” 廷辩。王莽自立皇帝,在长乐宫胁迫元后交出国玺,元后被逼无奈,将国玺投于地,摔坏一角。王莽改长乐宫为常乐室。西汉末年,长乐宫未遭毁坏,更始帝自洛阳至长安后,就以长乐宫为皇宫。今已基本探出长乐宫城垣,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长安城总面积1/6。由于长乐宫是在秦兴乐宫基础上修建起来的,缺乏系统规划,平面不甚规整,尤南宫墙凹凸转折较多。长乐宫遗址尚待发掘 ☚ 柏梁台 桂宫 ☛ 长乐宫 长乐宫汉都长安宫名。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至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由丞相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营修而成。位于长安城东南部。宫城“周回二十里”。据考古探测,宫垣东西长2900米,南北宽2400米,周长10600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长安城总面积六分之一。宫城平面形制略呈方形,南墙在覆盎门西有一处曲折,其余各墙都作直线。宫墙为夯筑土墙,厚达20多米。宫城四面各设一座宫门,其中东、西二宫门是主要的通道,门外筑有阙楼,称为东阙和西阙。南宫门与覆盎门南北相对。东、南两面临近城墙,西隔安门大街与未央宫相望。长乐宫坐北向南。内有14所主要宫殿。其中前殿位于南面中部,前殿西侧有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永昌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临华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广阳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长亭殿等。另有温室殿、钟室、月室以及秦始皇时在兴乐宫中建造的高达40丈的鸿台。长乐宫是西汉初年的皇宫,高帝刘邦七年迁都长安后,即在这里接见群臣与朝会诸侯,为当时的政治活动中心。从汉惠帝起,西汉皇帝移居未央宫听政,长乐宫仅供太后居住,从而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长乐常奉母后”的制度。由于长乐宫在未央宫之东,故又称为“东宫”或“东朝”。长乐宫虽从惠帝时失去正宫地位,但由于是母后之宫,尤其是后来吕太后临朝称制及外戚专权之时,长乐宫仍成为左右朝政的政治中心。《雍录》:“惠帝自未央朝长乐。武帝亦曰东朝廷辩之,七国反,景帝往来东宫间,天下寒心,师古曰:‘谓咨谋于太后也’。”王莽时改长乐宫名为常乐室。西汉末年,更始帝仍以长乐宫为皇宫。后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盆子被拥立为帝,也以长乐宫为皇宫。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未央区未央宫乡阁老门、唐寨、雷寨、罗家寨、张家巷、讲武殿等村庄一带。 ☚ 3.汉长乐宫 东宫 ☛ 长乐宫cháng lè gōng宫名,帝母所居。有时也用来代指帝母太后。其所属官吏有长乐少府等,掌长乐宫。参看"长信宫"条。 长乐宫位于汉长安城内东南部。城垣基本探出,占地约6平方公里。约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在秦兴乐宫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宫城四面各设一宫门,东西二宫门是主要的通道,门外筑有阙楼,称东阙和西阙。南宫门与复盎门南北相对,有道路从复盎门通过南宫门,直达长乐宫前殿。前殿四周有墙垣,南面辟有殿门,门内设庭院,这里是举行朝仪的地方。庭的西边有重约万石、声传百里的巨钟。前殿是长乐宫的主体建筑,其正殿两边对称分布着大小相同的东厢和西厢。东西厢有着重要用途,其中尤以东厢更为突出。皇帝的朝觐虽在正殿,但许多军机政务都在东厢进行。前殿西侧有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永昌殿。北面有大厦、临华、宣德、通光、高明、建始、广阳、神仙、椒房和长亭诸殿。此外长乐宫中还有温室、钟室和月室等。未央宫建成后,长乐宫成为太后之宫。宫中不仅有众多宫室,还有风景秀丽的池苑、幽静的亭榭、壮观的台阁。高达40丈的鸿台,巍然屹立于长乐宫中。宫中还有鱼池和洒池。尽管惠帝以后,未央宫成了皇宫,但长乐宫在西汉的政治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当外戚专权时,长乐宫往往成为左右时局的政治中心。西汉晚期,政治动乱加剧,宫廷斗争异常激烈,象征着国家政权的“国玺”都藏于长乐宫的太后之处。虽然未央宫毁于战火,但长乐宫幸免于难,保存完好,因而更始帝自洛阳到长安后仍以长乐宫为皇宫,东汉时,长安宫一直完好,东汉以后荒废。 长乐宫西汉高帝五年至七年(前202年至前200年)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东南隅。唐末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