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锥刀之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锥刀之末 【出处】:《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故事】: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公孙侨(字子产)执政后即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他为了使百姓知法守法,特地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加以公布。为了这件事,大夫叔向写信给公孙侨说:古代的先王都是依照事实临时处置罪犯的。不预先订出刑法, 是怕百姓知道刑法后会互相争执, 一有争执的机会, 百姓就会找法律条文来做护身符。这样, 即使象针尖大的一点小事也可能争论不休。且案件一多, 行贿的就跟着来了。我看,过了你这一代, 恐怕郑国也就衰败了。公孙侨回信说: 你说得颇有些道理, 只可惜我没有本领管到下一代, 而只想拯救一下我们这一代! 【意思】: 尖刀的末梢。锥刀: 尖锐的小刀。末: 末端。比喻微小的利益或事物。亦作“锥刀之利”。 【古例】: 《后汉书·舆服志》:“争锥刀之利, 杀人若刈草。”《晋书·阮种传》:“则风俗凋弊,人失其性, 锥刀之末,皆有争心。”《南史·任昉传》:“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
锥刀之末比喻微末小利。南朝宋刘峻《广绝交论》: “竞羽毛之轻,趋锥刀之末。” 锥刀之末原指细小、细微。常以喻微小的利益。语见《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晋书·阮种传》:“若廉耻有存,而惟刑是御,则风俗凋敝,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心。”亦作“锥刀之利”。见《后汉书·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者刈草。” 锥刀之末zhuī dāo zhī mò小刀的尖端。比喻微小。《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杜预注:“锥刀末,喻小事。”《晋书·阮种传》:“风俗彤敝,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之。也作“锥刀”。《后汉书·舆服志》;“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 各种程度的利益 各种程度的利益侥幸所得的利益:侥利 ☚ 各种利益 利害 ☛ 锥刀之末锥刀之利zhuī dāo zhī mòa profit as small as the point of an awl or a knife 锥刀之末zhui dao zhi mopetty profits 锥刀之末zhuī dāo zhī mò锥子和刀子的尖。比喻微小的利益。little profits, a matter as small as the point of an awl or a knife, negligible profits 锥刀之末zhuī dāo zhī mò比喻微小的利益。“末”,末梢。《左传·昭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注:“锥刀,末,喻小事。”《晋书·阮种传》:“风俗雕敝,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心。”南朝梁·刘峻《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 锥刀之末zhuīdāozhīmò《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书:指刑书。锥刀:小刀。末:尖端。此指争执于细碎小事。后以“锥刀之末”比喻微小的利益。 锥刀之末zhuī dāo zhī mò锥刀的尖端。 J541【锥刀之末】zhuī dāo zhī mò比喻微小的利益。末:末梢,尖端。也作“锥刀之利”。 锥刀之末zhuīdāozhīmò〔偏正〕 比喻小事、微小利益。语出《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杜预注:“锥刀末,喻小事。”《南史·任罍传》:“竞羽毛之轻,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