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环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爬行纲,有鳞目,眼镜蛇科。一种毒蛇。长1 m左右,大者可达1.6 m。头椭圆形,略大于颈部;体较细长;尾末端尖细。背鳞平滑,多数通身为15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头部黑色;躯干和尾部的背面为黑色,有相间白色的窄横纹,在躯干部有20~50个,尾部有7~17个;腹面乳白色。毒牙为前沟牙,毒腺极小,以神经毒为主,毒性强烈。多栖息水边,夜间活动,以鱼、蛙、蛇、鼠等为食。6月间产卵。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也产于缅甸、老挝。肉可食,又可浸酒供药用,幼蛇干制体称金钱白花蛇,主治风湿、半身不遂等症。 银环蛇 银环蛇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1种。中国银环蛇有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和银环蛇云南亚种。指名亚种,腹鳞203~221枚;躯干部环纹31~50个,尾部8~17个。银环蛇云南亚种,腹鳞213~231枚;躯干部环纹20~31个,尾部7~11个,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中国银环蛇成体全长1.3m左右,通身背面具20~50个黑白相间的环纹,尾部环纹7~17个。腹面全为白色。背鳞通身15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全为单行。卵生。6月产卵,每产3~12枚,孵化期48d左右。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其后常有2~3枚预备牙,每次咬物排毒量干重4~5μg,以神经毒为主。孵出7~10d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 银环蛇 银环蛇yinhuanshe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有毒蛇。体长0.6~1.2米,大者可达1.6米余。体背面具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躯干部有30~50条白色环带,腹部乳白色。多栖息于水边,夜间活动,捕食鱼、蛙、蛇、鼠等。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均有分布。也产于缅甸、越南。去内脏的幼蛇干燥体可入中药、主治风湿痹痛。又称“寸白蛇”。 图296 银环蛇 =☚ 金环蛇 两头蛇 ☛ 银环蛇silver-banded krai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