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印 > 銀印青綬 銀印青綬 yínyìnqīngshòu 亦稱“銀章青綬”,省稱“銀青”。古代朝官所佩銀印與青色綬帶之合稱。其位低於金印紫綬。始於秦漢,後遂因襲,至明始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凡吏秩比兩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晉書·職官志》:“光禄大夫假銀章青綬者,品秩第三,位在紫金將軍下,諸卿上。”又《輿服志》:“郡公侯、縣公侯太夫人、夫人銀印青綬,佩水蒼玉,其特加乃金紫。”《通典·職官十六》:“光禄三大夫皆銀印青綬,其重者,詔加金章紫綬……故謂本光禄大夫爲銀青光禄大夫。” 官印 官印绂 钤 印把(印把子) 印绶 匣印 章印 斗印 龟纽 龟绶 龟駞 龟绳 铜虎(铜虎符) 铜符 摄篆 铜兵符 印靶子 临时派遣的官员用的长方形官印:关防 地方官的印:邦组 古时用蜂蜡刻的官印:蜜印 蜜章 蜜玺 古时用黄金铸造的官印:金(金印;金龟) 金印和银印:黄白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金印紫授 银质的官印:银印 银章 银记 古代官员用的龟钮银印:银龟 银印和系印的青色绶带:银绶 银青 银印青绶 银印红绶:银绯 银朱 银印和绿绶:银艾 (官吏的印章:官印) ☚ 印章 印章的各部 ☛ 银印青绶yínyìnqīngshòu省称“银青”。白银制的印章与系印的青色绶带的合称。汉制,汉朝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御史大夫、九卿、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执金吾、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校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王国相、郡太守等,皆银印青绶。后世沿袭,至明废除。后世亦用来代指高级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唐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晋书·职官志》:“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位在紫金将军下,诸卿上。”又《舆服志》:“郡公侯、县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青绶,佩水苍玉,其特加乃金紫。”《通典·职官十六》:“光禄三大夫皆银印青绶,其重者,诏加金章紫绶……故谓本光禄大夫为银青光禄大夫。”唐高适《遇冲和先生》诗:“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 银印青绶 银印青绶官员信物。即银质官印,系印绶带为青色。(见: 银印) ☚ 银鱼袋 印 ☛ 银印青绶yín yìn qīng shòu官制用语,汉朝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御史大夫、九卿、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执金吾、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校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王国相、郡太守等,皆银印青绶,故银印青绶也指这一秩段的官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魏晋虽沿汉制,但官吏所掌,却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