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铨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选拔

选拔

论(选论) 抡(选抡) 甄 登(登拔;遴登) 拔选 拔简 简拔 遴拔 柬拔 推拔 采拔 采擢 柬擢 铨品 简择 察选 察举 明扬 吝选 遴选
选拔与淘汰:铨汰
当时的选拔:时选
选取,选拔:拔取
推荐选拔:荐拔 检举 荐擢 举选
 推举,选拔:扬举
赏识选拔:鉴拔
表彰选拔:旌甄 旌简
考核选拔:铨考 铨衡
 经考核选拔:遴考
考试选拔:试选
 通过考试选拔:铨试
集中选拔:选集
公开选拔:明举
 公开选拔,公众荐举:公选
征召选拔:征选 征拔 聘选
 同一年受朝廷征选:齐年
 朝廷多次征召选拔:三征七辟
酌量选拔:量简
甄别选拔:甄拔
淘汰选拔:革选
寻求选拔:搜拔
标明条件选拔:摽采
根据德行才学选拔:实选
从工作的需要出发设立机构,挑选人才,不因人设事:为官择人
评量选拔:铨简
慎重选拔:谨选 慎举
 审慎选拔:详选
用高标准选拔官吏:高选
选拔严格:百里挑一
破格的选拔:殊选
(挑选人才:选拔)

另见:挑选 选择 优秀 人 人才

☚ 选人   选才 ☛

铨试

宋代选举官员的考试方式。宋制,凡选人(包括官员所荫补亲属、同进士出身与特奏名者)及宗室子弟须赴吏部流内铨应试合格,或赴吏部长官厅前帘试合格,方能参注文职差遣,称“铨试”。景祐元年(1034)罢书判拔萃科,过去荫补人试判多请人代笔,因增铨试。中榜者亦叙拜同年,编题名录。参见“流内铨”。

铨试

文臣注官的一种考试。北宋前期由铨司、元丰改制后由吏部主持。实为吏部试,与科举试不同。仁宗朝已立选人铨试法。选人年二十五以上遇郊祀大礼,赴铨试中格者,得预铨选。如不赴试、又无举主者,“永不预选”(《宋史·选举志》4)。其铨试,又有选人试“身言书判”之召,及格者改京官。仁宗朝后罢(《长编》卷103辛酉)。神宗熙宁四年十月,改立铨试之制(《长编》卷227壬子朔)。其后虽屡有更改,然其文臣初出官人铨试之制,呈日趋严密之势。铨试有春铨试(二月)、秋铨试(八月)二次,南宋后每年只举行一次。凡守选人,如荫补人、选人、科举试殿试第五甲进士(同进士出身)、特奏名第一、第二等人,都得赴铨试。无出身人铨试须试四场:程文(试诗、赋、经义、时议)二场,试刑法(以律义为主)一场,断案(引法断罪)一场。合格者参选(《宋会要·选举》26之9《铨试》)。进士出身试律义。铨试若一年举行二次,即以十取七;南宋时每年举行一次,即以十取五。凡荫补子弟赴铨试,需召保官二员,结罪保明,防范代笔。光宗绍熙元年,鉴于铨试作弊防不胜防,新定铨试中选人,由吏部长贰、郎官举行覆试,又称“帘试”,量试小经义一首,或小赋一韵,或省题诗一首,“试中然后参部出官注授差遣”(《宋会要·选举》26之17、18)。宗室荫补子弟铨试,免予帘试。铨试中人,依考绩分“稍优”、“中等”、“下等”三等。“稍优”等与堂除差遣;“中等”,京官与先次差遣,选人不依名次注官;“下等”,与注官(《长编》卷274丁酉、卷285甲辰,《朝野杂记》甲集卷13《初出官人铨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