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圣地亚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圣地亚哥Santiago❶都城名。 全称圣地亚哥·德·智利。在今智利中部,马乔河畔。始建于公元1541年。原名新埃斯特雷马杜腊的圣地亚哥,以表示对西班牙军队的守护神、传教士圣地亚哥的敬仰。曾为西班牙驻智利总督驻地。1818年起成为智利首都。市内存有殖民时期的总督宫、教堂和铸币所等古建筑。 圣地亚哥智利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国境中部马波乔河畔,东接安第斯山麓,西距太平洋岸港口瓦尔帕莱索130km。海拔520m。市区面积100km2,包括附近郊区的首都区面积342km2,人口604万(2002),约占全国人口的40%,夏季最热月(1月)平均气温20℃,冬季最冷月(7月)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370mm,冬季降水量占全年90%以上,多雾。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城市1541年始建。曾长期是西班牙人在智利的殖民统治中心。1818年国家独立后,成为首都。20世纪特别是城市附近发现铜矿后,城市发展迅速。全国最大经济中心。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制造业产值和就业人口均占全国50%以上。工业有电力、化工、纺织、造纸、食品、机械制造等部门。有“铜的王国”之称。城市东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矿——特尼恩特地下铜矿。有铁路和公路干线连接全国南北各地。西郊有大型国际机场。有著名的智利大学(在全国设有100所分校)、有南美最大图书馆之一的智利国家图书馆,有著名的智利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有建于1567年的首都大教堂、建于1572~1618年的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等古建筑。 圣地亚哥古巴东南岸城市和港口,圣地亚哥省省会。位于马埃斯特拉山山谷中,圣地亚哥湾东北岸。人口41.9万(1991)。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1112mm。为全国第2大城市。始建于1514年。1522~1589年曾为西班牙殖民地首府。1898年美西战争的重要战场。多次遭地震破坏。优良港湾,长8km,宽2km,水深8.5m,能停泊巨型海轮。主要输出糖、烟草、甜酒、咖啡、矿石等。周围山区有铁、锰及铜等矿藏。有烟草、制糖、纺织、酿酒等工业。有东方大学(1947年建)、体育场和博物馆。城市以文化和旅游中心闻名。交通发达,中央铁路南部终点。有机场。 圣地亚哥多米尼加共和国第2大城市,圣地亚哥省首府。位于北部北亚克河右岸,东南距圣多明各137km。人口49万(1990)。始建于1496年,多次毁于地震和战火。锡瓦奥谷地的工商业中心。全国香烟制造业的第1大中心。农产品集散地。公路、铁路枢纽。有2所大学。有殖民地时代的古老建筑物。有飞机场。 圣地亚哥Santiago智利首都和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智利中部马波乔河畔,西距瓦尔帕莱索港100公里。人口502万(1988年)。屡遭地震、洪水等灾害。集中国内生产总值的45%和加工工业的一半以上。主要有纺织,食品、机械、冶金等工业。 圣地亚哥全称“圣地亚哥·德·智利”。智利首都和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设有空军基地,国际机场。 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❶智利首都,在智力中北部。1541年由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建立,称“新边境圣地亚哥”。早为西班牙驻智利总督驻地,西班牙统治时期发展缓慢。19世纪初改变原有方格布局,开始向南、北、西的方向扩展,1818年智利独立,圣地亚哥成为共和国首都。此后,国家经济逐渐集中于此。1960年大圣地亚哥的面积已达342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城市地处沿海山地间的洼地内,海拔高度520米。气候属地中海式。夏季 (10~3月) 温和干燥,1月平均气温20℃; 冬季 (4~9月) 寒冷潮湿,7月平均气温7.7℃。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大圣地亚哥有智力最大工业群。工业产品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工业企业多达1.3万个。生产食品、纺织品、鞋、布匹和冶金产品等。高校有智利大学、公教大学和国家理工大学。游览区以圣卢西亚山和圣克里斯托瓦尔山的公园为最著名。 ☚ 圣卢西亚 圣多明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