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圣嘉辣小堂和会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圣嘉辣小堂和会院 圣嘉辣小堂和会院又名圣嘉辣堂,《澳门记略》书中称“尼寺”。坐落在澳门圣罗撒中学和圣家辣修院之间,即南湾街与水坑尾街交界处的家辣堂街2号,该堂始建于1633年 (明崇祯六年)。该年法国圣嘉辣静修会修女来到澳门,先在东望洋山顶的静院居住,随后建造会院及小堂于今圣罗撒中学处。原建的圣堂名为无原罪圣母堂,有修女30~40人。葡萄牙国王对该会院十分优待,曾下令拨出澳门关税的1%作为该会院的经费。因历次政权变动,法国和西班牙籍的修女多次遭受驱逐出境的厄运。1824年,因搭置圣诞马槽失火,殃及会院,烧至通顶,一名年轻修女不幸葬身火海之中,数名受重伤,后两名重伤者又相继丧命。1835年,葡萄牙政府下令封闭一切修会,嘉辣静修会亦遭此厄运,产业房舍全部被没收殆尽。惟因澳门人一贯尊重嘉辣静修会修女,澳葡政府没有执行驱逐出境令,反而容许她们暂居会院,但不准再收容新的修女入院。1876年,政府批准利用该会院建筑物开办圣罗撒女子学校,由教友管理。1889年,嘉诺撒修女暂时接管该校。1903年,鲍理诺(J·Paulino de AeCastro)主教礼聘方济各玛利亚传教修女来澳门主持该校。1910年葡萄牙发生革命,仇教的临时政府再度驱逐会士出境,方济各会修女只好离境他往。后来学校曾暂由加拿大籍天神会修女管理。1932年,高若瑟(Jose de C.Nunes)主教再次邀请方济各会修女回澳门,并于1936年建造哥德式新小堂一座,以代替久已残破的小堂,仍取名圣嘉辣堂,堂内彩色玻璃窗,配映上耶稣圣心、四大圣史及圣母祷文的各式图样。修院改建院舍后,堂中玻璃窗因缺乏光线而黯然失色。后来更把它们填塞,涂上白垩,改建成正祭台,拆除横祭台。从1633年开始至今,这座经历340多年沧桑的原名圣母无原罪小堂,现名为圣嘉辣小堂及会院。 ☚ 圣雅各伯小堂 礼仪之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