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锥
用以穿刺布帛皮革等的工具。主要使用于战国以前。国内使用的铜锥有各种类型,在北方和西北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中,已出土铜锥20件。其中山东胶县三里河的为黄铜,甘肃武威皇娘娘台的为红铜,山东牟平照格庄和甘肃永靖秦魏家的为青铜。殷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锥,总数在280件以上,形制多样。锥身截面有圆、椭圆、四方、三角、长方、梯形、半圆半方、上圆下方,圆形有凹槽、矩形有凹槽等式。柄端大多数扁窄,可能为原嵌入木骨等柄的“柄舌”。少数出土物保存有骨质的圆球柄,或铸有铜质的各种形状的柄把,或作成銎,以纳装木骨等柄。锋部大多数为尖圆刃,个别为扁刃。河南罗山后李村出土的殷代铜锥,通长6.4厘米,锥身铸于前细后粗的蛋壳形铜柄上。河北唐山市贾各庄出土的战国铜锥,锥身横剖面为三角形,通长14.9厘米,尖端锐利,柄末一扁环。辽宁沈阳郑家洼子出土的东周铜锥,全长15.4厘米,锥体断面呈长方形,宽0.75厘米、厚0.5厘米。一侧有深0.15厘米的凹槽,可能是为引线而设的,柄端安装一骨质圆球形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