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妇血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妇血症

妇血症

本病系因月经而产生的、以显示血、希拉偏盛征象为特征的妇女病之总称。多因随血行扩散于脏腑,故亦有“脉道病”之称。病因主要由于在月经期,尤其在产后,饮食不节,起居不当,或乱用药物和外治等,致使三根失调,影响月经,引起生殖器各种疾病。对这些疾病,如不及时治疗而日久延误则形成妇血病。妇血症属全身性疾病,症状表现复杂,治疗亦相对困难。所以,也有“难病”之说。本病总的症状,腰部以下之骨胳、关节阵阵痠痛,子宫、膀胱区灼痛,胸背彻痛,诸脉热弦,身上生疱疹,颜面及手掌、足心发热,月经滴漏或聚集成痞或积血化脓。本病总的疗法,采取用寒热药物交替施治的原则。首先施以润泻,有腹泻与脉泻两种。腹泻剂可用诃子七味散 (诃子、大黄、肉桂、赤瓟子、京大戟、光明盐、藜芦,共研细末)内服。可治血枯闭经、子宫痞块等生殖器血症。脉泻剂有内用与外用两种。内用方: 全斑蝥十一个,海金沙、肉桂、豆蔻、白垩、青金石各12g,共研细末,水调小丸,每次服5~9丸;外用方亦用脉泻剂,将丸药用输药器从阴道送入子宫,以驱除病根。除用泻剂外,亦选用定坤丸、枸杞子七味方等,作为主剂。根据本病之扩散情况,分为心血充斥、肺血潮、肝血满溢、胆血潮、脾血旺盛、肾血过盛、小肠血潮、乳房血肿、经血变白症、恶血瘀积症等十种。
❶心血充斥:除出现总的症状外,胸部刺痛,心悸心烦,失眠,易怒,小腹灼热痛如刀割。
❷肺血潮:出现咳嗽频作,胸部刺痛,咽喉干燥,小尖脉怒张而硬,颜面、眼睑浮肿,四肢麻木等症状。
❸肝血满溢:出现巩膜现红色和黄色,头和肝区灼热刺痛,舌干口渴,身倦无力,月经量增多或月经周期提早,关脉紧等症状。
❹脾血旺盛:出现脾区刺痛,胃胀肠鸣,口唇发紫,舌现青斑,脉象沉而沉取紧等症状。
❺胆血潮:出现疲乏无力,口干舌燥,口渴引饮,咳嗽,肝胆区痠痛,皮肤呈黄色,脉与尿均呈热象。
❻肾血过盛:出现腰部以下骨骼痠痛,阴部发痒,阴户灼痛,尿呈赤黄色等症状。
❼小肠血潮: 出现小肠似刀割般地灼热刺痛或阵痛,消化不良,大便不利等症状。
❽乳房血肿:则多发生于产后,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者乳房红肿刺痛,甚则全身高热,进而肿胀处化脓。慢性者病发缓而病痛轻微。
❾经血变白症:出现月经色白而清稀似水,心烦意乱,恶心呕吐,阴部疼痛等症状。
❿恶血瘀积症: 主要由于经闭,恶血瘀积于宫内所致。症见小腹胀满作阵痛,身体沉重,不愿行动等。
十种妇血症的治疗,要采取以寒热药物交替施治的原则。视病位病情,宜选用腹泻剂与脉泻剂,作为先行药。心血充斥之治疗,如病势大,则取心腧脉放血,赫依热盛则宜投安坤丸,用檀香三味汤为引送服,亦可给沉香八味散等剂。陈旧则宜三籽油剂,火灸脊椎第六节,以除余邪。肺血潮之治疗,以清肺热、除血邪为原则。药物宜投腹泻剂,以润泻小肠,热势盛则取六首穴脉放血,投以安坤丸、冬青十六味散等药,继给三籽油剂,火灸肺窍。肝血满溢的治疗宜以清肝血热邪,促精华与糟粕之分离,调理月经为原则。药用红花、肉桂、荜拨、诃子,以酒冲服下泻,取短角脉放血。同时内服红花七味方,可火灸脊椎第八节。胆血潮的治疗宜采取清胆热的原则。药用狼毒三味汤 (京大戟、诃子、木鳖子)导泻,取沙灵脉放血,然后选用胆腑七味散或枸杞子七味散等剂。脾血旺盛的治疗,根据用寒热药物交替施治的原则,先投藜芦三味汤(砂、肉桂、藜芦等分)下泻后,再选用脾热红花七味散、诃子七味散等药,最后给定坤丸,用肉桂四味汤送服,此药应多次服用,并火灸脾腧,以除病根。肾血过盛的治疗,宜采取清隐伏于肾脉之热邪为原则, 药用酒煮肉桂后,再加砂、羚羊角、紫茉莉、赤瓟子令服,取肾脉放血,最后给定坤丸,以三红汤为引内服,直至病愈。小肠血潮的治疗,药用大黄、诃子汤润泻,腹部用五味甘露药熏熨,投以定坤丸、止泻子四味汤等药,外治火灸脊椎第十七节。乳房血肿的治疗,外涂瑞香狼毒八味膏(利比巴拉珠尔),内服定坤丸,如有高热可取冈脉、短角脉(如通脉)放血,则有消肿止痛之功。乳白妇血症的治疗,用各种谷物熏熨,内服肉桂五味散(肉桂、蒺藜、油松根、干姜、白花龙胆花,共研细末,红糖调剂)。坚硬妇血症的治疗,采取化瘀活血的原则。 赤瓟子、鹿角、砂等分,用酒制剂内服,在疼痛部位可用谷物或盐温熨。

☚ 产后痉病   妇赫依症 ☛
000219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