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铜官窑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铜官窑遗址 290 铜官窑遗址唐代窑址。位于湖南省望城县铜官镇至书堂、湘江港湾和石渚湖的两岸。发掘出大量的釉下彩,说明我国瓷器釉下彩工艺最迟始于唐而非宋朝。出土瓷器上褐绿色彩绘人物、植物和自然景观造型优美奇异、图案新颖多变,表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铜官窑瓷器曾广泛流传于江淮一带,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发现。目前,在美国、英国、瑞典等国的博物馆中也藏有部分精品。 ☚ 五公祠 渤海都城龙泉府遗址 ☛ 铜官窑遗址 铜官窑遗址唐五代古窑址。又名长沙窑、瓦渣坪窑。位于望城县铜官镇石渚瓦渣坪一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东依连绵山丘,西临湘江,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57年始发现,后作多次调查。1974年重点调查时收集到遗物数百件。1978年市文物队作小面积发掘,获得各种器物1928件。1983年,省博物馆与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发掘,发掘总面积760平方米,在窑址区内的兰岸咀、三家坡、谭家坡、夹子山、都司坡等处获得各类遗物5000余件。根据其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上的纪年铭文所载,该窑址烧制彩瓷的历史大致相当于盛唐末期,衰于五代,其兴盛为晚唐时期。《全唐诗》 中李群玉 “石潴”诗,描写了烧制陶器时山林焚烧,烟火冲天的壮景,是长沙窑最早见诸文献的记载。诗作年代大致为宣宗大中年间前后,此期正是“岳州窑” 已经衰落,而长沙窑正处于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该窑址瓷器釉色之丰富,在唐代瓷窑中堪称第一。其在发达的单色釉基础上,首创了瓷器釉下多彩新工艺,开了后世彩瓷工艺的先河。出土瓷器品种繁多,常见有碗、盘、碟、钵、盂、洗、壶、瓶、坛、盒、炉、枕、灯、烛台、杯、砚、砚滴、笔洗、镇纸及各种雕塑小玩具,还有不少工具。其在装饰艺术方面有特殊的成就,主要有模印贴花、釉下彩斑、釉下彩绘、釉下题诗题句、印花等。该窑址出土瓷器数量目前已达万余件。此外在湖南各地以及陕西、河南、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唐墓或唐代遗址中都有出土,又以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和浙江宁波出土数量最多。西沙群岛也打捞出长沙窑贴花瓷器。长沙窑瓷器与邢窑、越窑同为我国唐代的主要外销瓷器,产品在国外的发现,以伊朗最多; 其次为日本、朝鲜半岛; 巴基斯坦、泰国、伊拉克、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埃及、菲律宾、阿曼、肯尼亚都有出土。长沙窑在窑炉结构上普遍使用龙窑。1983年发掘的谭家坡一号窑,全长41米,宽3米,是目前长沙窑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瓷窑。长沙窑瓷器一般采用匣钵装烧,是我国最早使用匣钵烧瓷的瓷窑之一。1988年国务院公布长沙铜官窑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郴州古井遗址 蒋家窑遗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