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棉花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2.棉花 2.棉花甘肃历史上的产棉区主要分布在酒泉地区的敦煌、安西和金塔等县,靖远、武都、徽县、成县等地也有种植。50年代最多种到2万公顷。后因受产量、收购价格和加工限制的影响,种植面积波动较大。80年代中期全省种植面积不足0.5万公顷。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家提高收购价格,加上从新疆等地引进良种,1992年后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2万公顷以上,皮棉产量也保持在1.7万吨左右,棉花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已上升到15位。 ☚ 1.油料 3.甜菜 ☛ 2.棉花 2.棉花在江西种植业中,处在仅次于粮食作物的位置。1952年,全省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21 133公顷扩大到59 400公顷,亩产15.5千克,总产1.36万吨,每年平均递增104%,高出全国43.2%的60.8个百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江西棉花生产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到1957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7.26万公顷,亩产23.5千克,总产2.58万吨,年平均递增13.7%,高出全国4.7%的9个百分点。从1959年开始,棉花的亩产和总产开始下降,出现了1961—1962年的低谷阶段。经过3年调整,1965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10.93万公顷,亩产皮棉29千克,总产4.77万吨。九江地区(今九江市)被评为全国四个棉花生产先进地区之一,彭泽、九江两县在江西率先实现亩产皮棉超过50千克,曾一度为长江以南棉花生产的红旗县。1966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11.8万公顷,亩产皮棉26.5千克,总产4.71万吨,呈现出江西棉花生产第一个鼎盛时期。“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江西棉花生产起落频繁,播种面积虽然有所扩大,但亩产极不稳定,总产多数年份处于1966年水平之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江西的棉花生产有了新的发展, 亩产显著提高, 总产稳定增长。1984年, 全省亩产皮棉突破50千克 (达57千克), 总产突破5万吨。以后, 除个别年份因受灾情受影响外, 亩产皮棉稳定在50千克以上, 总产稳定在5万吨以上。1989年, 国家实行棉花调拨包干,要求江西基本自给。1990年, 省政府采取了新的发展措施, 有力地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到1995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发展到13.18万公顷, 亩产皮棉60千克, 总产11.85万吨。与1949年相比, 分别增长5.24、11.00、73.06倍; 与1978年对比, 分别增长0.15、2.00、2.41倍。详见表3-2-4。 表3-2-4 1949—1995年棉花生产情况
☚ 1.油料 3.麻类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