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棉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棉花

2.棉花

甘肃历史上的产棉区主要分布在酒泉地区的敦煌、安西和金塔等县,靖远、武都、徽县、成县等地也有种植。50年代最多种到2万公顷。后因受产量、收购价格和加工限制的影响,种植面积波动较大。80年代中期全省种植面积不足0.5万公顷。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家提高收购价格,加上从新疆等地引进良种,1992年后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2万公顷以上,皮棉产量也保持在1.7万吨左右,棉花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已上升到15位。
甘肃省属早熟和特早熟棉区,70—80年代种植的主要是陆地棉新品种,如新陆早1号等。近年来从新疆引进了新海棉良种。海岛棉的引种,使甘肃也成为生产“长绒棉”的基地之一。

☚ 1.油料   3.甜菜 ☛

2.棉花

2.棉花

在江西种植业中,处在仅次于粮食作物的位置。1952年,全省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21 133公顷扩大到59 400公顷,亩产15.5千克,总产1.36万吨,每年平均递增104%,高出全国43.2%的60.8个百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江西棉花生产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到1957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7.26万公顷,亩产23.5千克,总产2.58万吨,年平均递增13.7%,高出全国4.7%的9个百分点。从1959年开始,棉花的亩产和总产开始下降,出现了1961—1962年的低谷阶段。经过3年调整,1965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10.93万公顷,亩产皮棉29千克,总产4.77万吨。九江地区(今九江市)被评为全国四个棉花生产先进地区之一,彭泽、九江两县在江西率先实现亩产皮棉超过50千克,曾一度为长江以南棉花生产的红旗县。1966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11.8万公顷,亩产皮棉26.5千克,总产4.71万吨,呈现出江西棉花生产第一个鼎盛时期。“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江西棉花生产起落频繁,播种面积虽然有所扩大,但亩产极不稳定,总产多数年份处于1966年水平之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江西的棉花生产有了新的发展, 亩产显著提高, 总产稳定增长。1984年, 全省亩产皮棉突破50千克 (达57千克), 总产突破5万吨。以后, 除个别年份因受灾情受影响外, 亩产皮棉稳定在50千克以上, 总产稳定在5万吨以上。1989年, 国家实行棉花调拨包干,要求江西基本自给。1990年, 省政府采取了新的发展措施, 有力地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到1995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发展到13.18万公顷, 亩产皮棉60千克, 总产11.85万吨。与1949年相比, 分别增长5.24、11.00、73.06倍; 与1978年对比, 分别增长0.15、2.00、2.41倍。详见表3-2-4。

表3-2-4 1949—1995年棉花生产情况

年 份播种面积
(公顷)
亩产
(千克)
总产量
(万吨)
1949
1950—1952
(平均)
21 133
42 444
5
13
0.16
0.84
1953—1957
(平均)
58 160141.32
1958—1962
(平均)
89 520141.94
1963—1965
(平均)
95 200263.34
1966—1970
(平均)
114 053254.19
1971—1977
(平均)
110 733223.72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14 333
98 800
108 466
104 666
100 933
82 606
20
29
26
30
43.50
38.50
3.48
4.35
4.30
4.69
6.56
4.79
年 份播种面积
(公顷)
亩产
(千克)
总产量
(万吨)
1984
1985
81 106
66 333
57
62
6.91
6.22
198661 400595.46
198762 200645.92
198865 173333.25
198966 046515.01
199070 300545.7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14 606
135 080
151 280
163 293
131 760
63
73
69
71
60
10.90
14.84
15.62
17.47
11.85
☚ 1.油料   3.麻类 ☛
000316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