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铁锁沉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铁锁沉江典源出处 《晋书·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枯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矩,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铁锁沉江 典源出处 《晋书·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枯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矩,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释义用法 晋龙骧将军王浚在蜀修造楼船大舰,从成都发兵顺流而下伐吴,吴人在江中设铁锥,铁锁等阻挡浚军,王浚用火烧断铁锁链,一路势如破竹,直抵石头城 (今南京)。吴主孙皓出降,吴亡。后以此典表示感怀吊古,慨叹兴亡,多咏江南史事。 用典形式 【铁锁】 清·叶燮:“铁锁几人筹异代,布衣终古悔成名。”清·毛世楷:“只今铁锁销沉后,浪打寒潮入穴青。”清·赵维烈:“铁锁都应拦不住,滔滔,和雨和风卷六朝。” 【千寻锁】 宋·范成大:“太平不用千寻锁,静听西城打夜涛。” 【连江锁】 清·王又旦:“星动连江锁,旌高隔岸楼。” 【晋龙骧】 唐·杜牧:“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 【千寻铁锁】 宋·陆游:“千寻铁锁还堪恨,空锁长江不锁愁。” 【王浚楼船】 唐·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清·黄景仁:“寄奴宫殿今何在? 王浚楼船万古愁。” 【铁索千寻】 宋·汪元量:“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 【铁锁千寻】 元·吴莱:“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铁锁沉江】 清·黄与坚:“雕戈压阵黄沙断,铁锁沉江赤烧空。”清·孙致弥:“铜驼泣露飞鸣镝,铁锁沉江渡战船。” 【铁锁楼船】 清·钱谦益:“铁锁楼船还建业,龙衣御酒自姑胥。” 【铁锁横江】 宋·朱敦儒:“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明·高启:“黄旗人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益部龙骧】 清·吴伟业:“可堪益部龙骧鼓,猎猪牙旗指石头。” 【楼船铁锁】 清·曹贞吉:“当年处仲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 【龙骧下三蜀】 唐·李白:“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铁锁沉天堑】 清·何焯:“并无铁锁沉天堑,遽见金舆出石城。” 【楼船来蜀国】 清·徐夔:“已见楼船来蜀国,岂容帝座设南方。” 铁锁沉江《晋书.王睿传》:西晋太康元年,龙骧将军王睿起楼船,从成都发兵,顺流伐吴。“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睿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后以此形容战事,或咏江南史事,表现吊古兴亡之情。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铁锁沉江铁锁链沉到江底。比喻战势颓败,国家将亡。西晋初年,晋武帝司马炎命龙骧将军王濬修备战舰,进攻吴国。吴国在长江以铁锁横截,并在水中埋下铁锥阻挡战船。晋军得到情报,采用火攻将吴国防线摧毁。结果铁锁沉入江底,吴国灭亡了。(见《晋书·王濬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