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打击乐器。铜制。古代称“铜钹”、“铜盘”。每副两片,每片为圆形,中间隆起如半球体,两片相击发声。南北朝时由西域一带传入,后被广泛应用于歌舞、戏曲、民乐中,并出现大小不同的各种形体及形式多样的各种变体。

☚ 铙   碰铃 ☛

古代打击乐器。四世纪从印度传入我国。钹是从拍手演进来的相击乐器,古印度语中钹与手掌同义。南北朝时,钹广泛流传于民间。钹的构造:钹体为一圆形铜板,中间部分隆起为半球形,半球顶部钻有小孔,以绸或布拴系,双手持握。唐代的明器和敦煌壁画中,钹的形制与当时文献记载一致。宋代以后,随着戏曲、民间歌舞、器乐的发展,钹的形制有所变化。大小不一,音响各异的铜钹相继出现。钹的演奏方法为两片碰击,民间也有用木槌敲击单片钹的演奏方法。钹发音浑厚,常用于戏曲等伴奏,常与铙配合使用。

☚ 錞于   木鱼 ☛

读音b·o(ˊ),为o韵目,属e—o—uo韵部。蒲拨切,入,末韵。
❶铜钹,是一种铜制的击乐器,其中部隆起如半球形。
❷铃。

上一条: 下一条:

钹bǒ

即铙钹。打击乐器,形如草帽,两扇为一副,相击发声。关中把锣鼓及铜制打击乐器(如:铙钹、马锣、韵锣、搅钹等)总称谓“拮纥(jiā huō)”。拮纥又分为:酥拮纥和瓷笃拮纥两类。两种拮纥的主要区别是:一种是用熟铜制作;一种是用生铜制作。故发音也不同,各有特点。

〔bo〕 guab qet;nghuangd.

ㄅㄛˊ4866见「钹钹靓」

钹鈸bó

打击乐器,由两个中间凸起的圆形铜片制成,两片相拍发声。俗称镲(chǎ)。
【注意】不读bá。

铜制的打击乐器,中间隆起,两片相击发声:铜~。

钹bó

❶ 中国民乐中的一种打击乐器,由两个中间突起的圆铜片组成,突起处有孔穿绳,持绳合击发声。
❷ 姓。

钹是古代陆地战的一种双兵器。据传,赵匡胤手下一员步将曾用过这种兵器。看起来象戏剧打击乐中的“钹”,只有一半,内侧有把柄。呈半圆形,有锋利的刃。可以单练、对练,也可以和枪、棍等长器械对练。合起来能起盾的作用,可以挡对方射的箭。用法有捞、撩、铲、推、云、劈、挡、扫等。方法灵活多变,有较高实用价值(图97)。

图97 钹

☚ 袖箭   钺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板鐸鐃缶 > 鈸
鈸  bó

亦稱“銅鈸”、“銅盤”。碰擊樂器。銅製,圓形,中部爲隆起之半球形,其徑較大,約全徑之半,中穿孔貫以革條,兩片組成一副,相擊以發聲,音渾厚。初起於西域與南方,南北朝時傳入中原。唐代十部樂中用之者七。後在民間廣爲流傳,並形成多種形制,有鐃、鑔、小鑔等變體。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七:“銅鈸,古書無鈸字,近代出也。”晉·法顯《佛國記》:“擊大鼓,吹螺,敲銅鈸。”《通典·樂典四》:“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如浮漚,貫之以韋,相擊以和樂也。南蠻國大者圓數尺。或謂齊穆王素所造。”《隋書·音樂志》:“天竺者,起自張重華據有凉州,重四譯來貢男伎,天竺即其樂焉。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樂器有鳳首箜篌……銅拔、貝等九種。”唐·李嶠《爲武攸暨上禮食表》:“然後玉鑾回軫、金鈸戒塗。”

*鈸bo

EEE0
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部突起为半球形,正中有孔,穿绸条或布片,两片为一副,合击发声:铙~/铜~。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

梆(梆子;南~) 简(简板;简版) 木鱼 拊搏
古代行军时用以节制步伐的乐器:钲(云~;铜钲) 金鼓 金鼙
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的两种乐器:钲鼓 钲鞞 钲鼙
银色的钲:银钲
军中作信号的打击乐器:金(鸣~收兵)
铜制的如盘状的打击乐器:锣(~鼓;大~;小~;马~;斗~;云锣;芒~;筛~;春~;镗~;破~) 钲铙
锣和鼓:锣鼓
古代士兵开道时敲的锣:铺兵锣
其他打击乐器:钹(钹子;铃钹;铙钹) 铙 镲(镲子;小~;金~) 铃(碰铃) 碰钟 双清 木琴 方响云璈 陶匏 镣铫
乐器中用以按拍的拍板:板(击~;构~)
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竹板
古打击乐器名:磬(编~;金~;石~;宝~;悬~) 柷 铙 铮 铎 鐻 錞(錞釪) 鑮 镯 鑴 缶 缻 敔 罄 鼓(~角;金~) 云璈 揩击 拊搏

☚ 打击乐器   钟 ☛

满族打击乐器。铜制,由2个大小、厚薄、形状均相同圆片构成一副。大小不一。清宫廷使用之面径为6.48寸,中间隆起1.2寸许。在隆起处穿一小孔,贯以绳索。演奏时双手各执1钹,互相撞击发音。清宫用于演奏卤簿乐。

中国古代击乐器。源于西北及南方的少数民族,如高昌、疏勒及扶南等国。又一说,为南齐时之穆士素所造。至隋九部乐始用之。其形为圆铜片,中间凸起,有孔,穿皮条或绒布条,两片相击,以合乐曲之拍节。其大者直径数尺,小者仅数寸,故又称为“镜钹”。唐代用于燕乐清曲,西凉部、龟兹部、安国部、康国部等皆有之,所奏为铜钹相和之乐。宋代以后,佛教所奏清曲,亦用之,并广泛流行于民间。元、明宫廷奏乐,阙之不用,清代复用之于帝王出巡所奏乐。

☚ 锣   达卜 ☛

钹Bo

也称军镲,是西洋管弦乐队或军乐队中使用的一种钹类打击乐器。这种钹盘面较大,中心隆起部分较浅,经常用二面钹配对互击发声,也可将其中的一面用螺栓固定在大鼓鼓圈上,演奏时右手击鼓,左手用另一面钹击钹,也可将一面钹悬挂在架上,手持硬鼓槌单击或双手滚击,俗称吊镲 (参见钹类乐器)。

☚ 定音鼓   大军鼓 ☛

钹是碰奏体鸣乐器,包括铙和钹两类。其形状基本相同,均为铜制,圆形,中心有孔,系以布带,两片为一副,直径30—50厘米,中部凸起,呈锅形。铙和钹的区别是铙的锅较大,声音高亢,余音较短; 钹的锅较小,声音响亮,余音较长。铙和钹在戏曲、秧歌及民族乐队中被普遍使用,其形状多样,演奏技法丰富。铙钹历史久远,原为古埃及的乐器,公元4世纪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民族乐器。同时,现代管弦乐队、军乐队中亦采用之。有的两片互击发声,有的将一片吊起,用槌或木棒击之发声。


☚ 锣   梆子 ☛

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直径约为全钹直径的1/2,正中有1个小孔,可穿系绸条或布条,便于手握,以两片形状、大小一致为一副,相击发声。广泛用于戏曲演奏时按节拍。钹的大小不同,形制多种。大的称“铙”,南方俗称为“铙钹”,北方称“水镲”。较钹薄的、中间隆起部分很小,称“大铙”,用击声表示巨浪声或风声;形似“水镲”而较小的,称“小铙”或“走边钹”,在戏曲中多用于夜行,借以渲染舞台气氛。

☚ 小锣   撞钟 ☛

1.注释:
钹是古时以色列人的打击乐器,声音响亮。
2.圣经记载:
1)古时以色列的诗人作诗赞美耶和华说:“用大响的钹赞美他,用高声的钹赞美他。”(诗150:5)
2)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林前13:1)

钹(鈸)bó

(打击乐器) cymbals

钹bo

【音乐】cymbals

cymbal


cymbals


cymbal

钹(鈸)bó

10画 金部 打击乐器,有两个圆铜片,中部隆起如半球状,拍击发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