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备之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备之死

【原文】:

蜀主窥吴向三峡(1),崩年亦在永安宫(2)

翠华想象空山外(3),玉殿虚无野寺中(4)

古庙杉松巢水鹤(5),岁时伏腊走村翁(6)

武侯祠屋长邻近(7),一体君臣祭祀同(8)

。【赏析】:

刘备败退奉节,懊悔不及,羞于回成都见群臣,乃将馆驿改为永安宫。

不久染病不起,渐至严重。第二年夏,临终托孤于诸葛亮,病死在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岁。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夔州,即奉节,唐宋时代改奉节为夔州。杜甫在这里触景生情,回顾历史,写下了这首咏怀诗,被小说家借用到情节里。

此诗对刘备发动这场战争,兵败夷陵没有加以评论,态度很含蓄。这同小说家的心态相合,既无法否定兵败的历史事实,又不愿把谴责的话语表达出来。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汉昭烈二年(公元221年)六月,刘备伐吴,挥师东进。

其进军路线是沿江而下,把军队推进到秭归。第二年五月,蜀军从巫峡建平起,至夷陵七百余里之间,接连设营。

当刘备兵败于夷陵,仓皇遁守奉节。忧愧渐至染病成疾,于次年驾崩。刘备从出征到病逝,前后都曾住在永安宫。因此,杜甫才用了“亦在”二字。

初看这两个字是在平淡地叙述,仔细体味却大有深意。“蜀主窥吴”原本是要“剪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刘备兴师问罪,初战连连取胜,东吴朝野震惊,孙权急派使节,表示愿交还荆州,归其降将,送还孙夫人,永结盟好,共抗曹魏。对此,刘备依然不答应。

假如重夺荆州的目的已达到,又能抓住联吴伐魏的转机,适可而止,罢兵议和,是一举多得。然而刘备感情用事,气盛骄横,丧失了理智,失掉了良机,在战略和策略上都犯了错误,并为这一错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不仅没踏平东吴,报仇雪恨,反倒输掉老本,大伤元气,最后落了个永安宫托孤。杜甫这联诗,把伐吴的起因与兵败的结局对比地放到一起,虽没有评论,但却隐含有遗憾之情、讽刺之意。

兴兵在奉节,败军也在奉节,这不正是“亦在”二字的深刻内涵吗!

在唐代,永安宫已不复存在,杜甫游临历史故地,面对空旷的山峦,寻觅永安宫的遗址,感慨万分。当年威赫显贵的皇上行仗,只能浮现在想象里,巍峨富丽的宫殿也消失在寂莫荒野的寺庙中。

“翠华想象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这两句诗所渲染的情绪和心态,从更深刻的层次表达了诗人的悲哀。刘备作为“天下英雄”,晚年落了个悲剧的下场。他兵败逃奔这里。改鱼复为永安,却不得永安,第二年就死在这里,临终托孤在永安,却也不得永安,其子后主就是亡国之君。愿永安却难永安,这岂不又是“崩年亦在永安宫”的深刻内涵吗!

这首诗前四句都是对刘备之死的哀叹,后四句才转入对刘备的追念。祭祀刘备的占庙中,平日杉松郁郁苍苍,水鹤筑巢而居,寂静宁神;伏祭、腊祭的日子,村民翁伯前来祭奠,香火不断。

但诗人没有泛泛的抒发追念的情感,把笔一转,落在了对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契合的颂赞上:“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生前君臣因时遇合,死后祠庙共祭。君臣契合便成了杜诗经常表达的主旨。如“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

说刘备是顺应天命的大才贤主,得诸葛亮相佐,君臣契合有如鱼水之情;“君臣已兴时际会”,“先主武侯同闷宫”,“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这些诗句既是对古人的追念,又是诗人心曲的映衬。

杜甫对功高盖世的诸葛亮极为崇拜,赞美诸葛亮诗之多占唐代诗人第一位,诸如《蜀相》、《武侯庙》、《古柏行》等七八首,以一腔热血,竭生花妙笔,为诸葛亮写照的同时,又将自己报国为民的赤诚和怀才不遇的悲叹倾泻在字里行间,这也可以作为“一体君臣祭祀同”的注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