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安娥1905—1976;女河北获鹿人 安娥
安娥五十年前故人轶事——忆安娥同志 赵清阁 新文学史料1987年3期 安娥 安娥1905—1976女诗人、剧作家。原名张式沅。河北获鹿人。1925年肄业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29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3年至1937年在上海参加进步文艺活动,曾任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抗战期间先后在武汉、重庆、桂林、昆明等地从事文化工作。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实验剧院、中国剧协任创作员。1956年起因病失去工作能力。主要作品有诗集《燕赵儿女》,诗剧《高粱红了》,歌剧《洪波曲》《战地之春》,儿童剧《海石花》《假姥姥》,戏曲剧本《情探》(与田汉合作),报告文学集《一个劳动英雄的成长》《五月榴花照眼明》等。另有歌词《卖报歌》《渔光曲》等多首。 ☚ 高士其 楼适夷 ☛ 安娥 安娥女;1905.9——1976.8原名张式源,笔名有何平、张菊生、张藏生、丁娜等。河北获鹿人。1925年前后肄业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6年在大连从事女工运动。1927年至1929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上海中共中央特工部工作。1931年参加大道剧社,曾将苏联拉甫列涅夫的小说《第四十一》改编为话剧《马特迦》。1933年夏秋间,参加剧联音乐小组。不久,任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创作独幕剧《兵差》、四场诗剧《高粱红了》。抗战期间先后在武汉、重庆、桂林、昆明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任战地记者、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委。创作三幕歌剧《战地之春》、五幕歌剧《洪波曲》和诗集《燕赵儿女》。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任教。1948年去解放区。建国后,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任职,1956年以后因病失去工作能力。作品有儿童剧《假姥姥》、《海石花》、戏曲剧本《情探》 (与田汉合作),以及歌词、小说、报告文学和翻译作品。 ☚ 安波 许晴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