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牧野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牧野之战周灭商的一次著名战役。商代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及同盟军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会师盟津,以东伐纣,两军战于商郊牧野。因纣军前徒倒戈,纣军败,商王朝灭亡,周王朝建立。参见“武王伐纣”条。 牧野之战古代周灭商的一次著名战役,史称“武王伐纣”。周武王继位后4年(公元前1045年,另有公元前1057年等多说)12月,武王率兵车300乘,虎贲(周王近卫军)3000人,甲士45000人,与庸、卢、彭、濮、蜀、羌、微、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周灭商的决定性战役。盟津之会后,周武王以太公望 (姜太公吕尚) 为师,以周公旦为辅,加紧伐商准备。商朝贵族中的一部分人反复进谏纣王,力图挽救商朝的崩溃,但纣王 “昏乱暴虐滋甚” ( 《史记·周本纪》),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因恐惧而投奔了周朝,商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纣王众叛亲离。武王认为伐商时机已到,遍告各方诸侯说: “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罚。”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领战车300乘,虎贲 (近卫军) 3000人,甲士45000人,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八个方国部落的兵力,沿黄河再次抵达孟津,各地诸侯闻讯纷纷率师前来会合。伐商大军会合后,武王作《太誓》,历述纣的罪状,痛斥纣听信宠姬谗言,不信任亲族,不祭祀祖宗等恶行,号召从征诸侯同仇敌忾。伐商大军顺利前进,几天后便进抵距商都朝歌仅70里的牧野。武王又作《牧誓》,激励将士士气,申明作战纪律,并左持黄钺,右秉白旄,亲自指挥战斗。周师进攻的消息传至纣宫时,纣王正在歌舞宴庆,慌忙发兵应战。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纣王只好把大批奴隶和在东南作战中抓来的战俘武装起来,连同守卫商都的军队共约17万人,亲自率师与周军会战于牧野。周军以太公望为前锋,士气旺盛,作战勇武。商军人数虽多,但奴隶和战俘毫无抵抗之心,甚至希望周军赶快打进商都,士兵纷纷倒戈,帮助周军。纣王的军队如土崩瓦解,纣王无奈逃归朝歌,登鹿台自焚而死,殷商灭亡。武王号令诸侯,诸侯皆向武王称贺,朝歌的百姓也欢迎周武王率领的大军,西周王朝正式取商而代之。 ☚ 盟津之会 宣王伐𤞤狁 ☛ 牧野之战周灭商的战役。周文王死后4年,周武王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联合其他部族东征,讨伐商纣。两军在商都郊外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会战,商军“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纣兵败自焚,商亡。 牧野之战古代周灭商的一次著名战役。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戎车300乘、虎贲(相当于近卫军) 3000人、甲士4.5万人,并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诸侯,会师孟津(今河南孟县南),进而与商纣王决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纣王败,商王朝灭亡,周王朝建立。 牧野之战商周之际,周武王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决战。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周武王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伐商,进至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8个方国部落的军队和其他反商诸侯会合后,继续东进。于正月甲子日拂晓进至牧野。由于商军主力正在东南战场上讨伐东夷,商王只好把大批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迎战。第二天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吕望率一部分精兵冲击商军前阵,商军阵前倒戈,土崩瓦解,商纣王逃回朝歌(今河南淇县),登鹿台自焚,商朝灭亡。武王占朝歌后,又分兵征服商朝其他诸侯,建立了周王朝。 牧野之战周灭商的战役。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 甲士四万五千人, 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部落,从孟津(河南孟县南)渡河直抵商郊牧野(河南淇县西南),诸侯兵不期而会者车四千乘。商王纣仓皇应战。商的前阵兵变倒戈,引周军入商都,纣自焚身死,商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