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石即砭石,古代的一種醫療用具,爲經磨製而成的尖石或石片。可刺激體表某些部位以解除疾病痛苦,或刺破皮下淺表血管及切開膿包放膿等。《文選》班固《答賓戲》:“和,鵲發精於鍼石,研,桑心計於無垠。”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醫療器具部 > 砭 > 鍼石 鍼石 zhēnshí 醫用器具名。砭石之一種。因其用途多製成針形,故稱。係以石打製或磨製而成,多爲針狀、錐狀、箭簇狀。亦有骨針、玉針、陶針、瓷針等。後世發展爲金屬針具。用以砭刺療疾。1964年,湖南省益陽鹿角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之石鏃,即鍼石之一種,後世三稜針即源於此。始載於先秦典籍。《韓非子·喻老》:“〔疾〕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素問·寳命全形論》:“四曰製砭石大小。”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鍼石,二砭石,三鑱石,其實一也。古來未能鑄鐵,故用石爲針,故名之鍼石。”參閲馬繼興《考古發掘中所見砭石的初步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