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龟jīn guī古人佩戴的龟形饰物。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金龟 金龟古代官员的一种佩饰。据《唐书·舆服志》:唐初,五品以上官员佩鱼袋,武则天天授元年改佩龟,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称金龟。欧阳修《满路花》词:“金龟朝早,香衾余暖,殢娇由自慵眠。”秦观《观海潮》词:“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 珠串 金紫 ☛ 金龟金符、龟袋是武则天时代所施行的官服佩饰。古代人把龟蛇合体的神物称为“玄武”,认为龟是具有神灵、长寿意义的动物,所以武则天改唐代官员佩带金鱼的制度为佩带金龟,以此象征武氏革唐建周,将永世统一天下。事见《旧唐书·舆服志》,云:“天授元年(690)九月,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久视元年(700)十月,职事三品以上龟袋宜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从官给。”但这一制度仅实行了十五年。中宗复位后,神龙元年(705)起,内外官五品以上又依旧制佩带鱼符和鱼袋。所以李白《对酒忆贺监》有“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的诗句。 金龟jīn guī古人佩戴的杂玩。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以为乐。” 金龟ging44ngui44[kiŋŋui]金龟子。也说[金飞]ging44mui44。 ![]() ![]() ![]()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符 > 金龜 金龜 jīnguī 唐代官員佩飾之一種。唐初,五品以上皆佩隨身魚符,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爲佩龜,三品以上龜袋以金飾,故名。四、五品分别以銀飾、銅飾。中宗即位後罷龜,復佩魚。《唐會要·輿服上》:“天授二年八月二十日,左羽林大將軍建昌王攸寧賜紫金帶。九月二十六日,除納言,依舊著紫帶金龜。”唐·李商隱《爲有》詩:“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參閱《舊唐書·輿服志》。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乌龟:龟(陆~;水~;海~;花~;象~;革~;蠵~;神~;灵~;金钱~;大头~;闭壳~;绿毛~;棱皮~) 王八 玉虚 金介 玄武 元武 元伫 元绪 玄夫 神蔡 时君 偻句 昭兆 藏六 玄介卿 先知君 玄衣督邮 缁衣丈夫 通幽博士 另见:蛇 爬 ☚ 软体动物 蛇 ☛ 官印 官印绂 钤 印把(印把子) 印绶 匣印 章印 斗印 龟纽 龟绶 龟駞 龟绳 铜虎(铜虎符) 铜符 摄篆 铜兵符 印靶子 ☚ 印章 印章的各部 ☛ 金龟jīnguī金符、龟袋。武则天时所施行的官服佩饰。以金饰之,内装龟符。唐高宗时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皆佩鱼袋。武则天天授元年,因避讳改佩鱼为佩龟,并定三品以上龟袋饰金,四品饰银,五品饰铜。至中宗时,恢复佩鱼制度。后“金龟”引申为达官贵人的代称。《旧唐书·舆服志》:“高宗永徽二年五月,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久视元年十月,职事三品以上龟袋,宜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从官给。神龙元年二月,内外官五品以上依旧佩鱼袋。”唐李商隐《为有》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唐会要·舆服上》:“天授二年八月二十日,左羽林大将军建昌王攸宁赐紫金带。九月二十六日,除纳言,依旧著紫带金龟。”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一:“佩鱼始于唐永徽二年,以鲤为李也,武后天授元年改佩龟。以玄武为龟也。杜诗:‘金鱼换酒来。’盖开元中复佩鱼也。李白《忆贺知章》诗:‘金龟换酒处’,盖白弱冠遇贺知章尚在中宗朝,未改武后之制。”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清王琦注:“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明何景明《过寺中饮赠张元德侍御》诗:“腰下金龟在,明朝付酒垆。”徐渭《贺知章乞鉴湖一曲图》诗:“幸有双眸如镜水,一逢李白解金龟。” 金龟jīn guī金印龟纽的省称。此言金印的纽为龟形。这种金质龟形纽的印,为汉朝丞相、大将军、太子及列侯所佩带的印。唐朝为三品以上的官员所佩带,以防召令有诈。见《汉旧仪》、《文献通考·王礼·百官佩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